首页 理论教育 文王山:周文王先驱者的伟大成就

文王山:周文王先驱者的伟大成就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王山位于灵台县城东十五公里的邵寨镇西北达溪河南岸。文王山取名的来历与周文王有关。周文王作为《周易》八卦的先驱者的伟大功绩,永远不会被后人忘记。《周易》被载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文王山也因那神奇的九座山峰成就了周文王、成就了《周易》六十四卦,留下了灵台人世世代代的纪念。“文革”时期,文王山的建筑被毁。2006年夏末,在灵台县及邵寨镇两级政府的策划组织下,文王山森林公园及文王大殿、文王阁修建落成。

文王山:周文王先驱者的伟大成就

文王山位于灵台县城东十五公里的邵寨镇西北达溪河南岸。站在高高的文王山上,放眼北望,达溪河如一线玉带,从西方奔流而来,经过山脚向东而去。山上松柏常青,景色宜人,气象万千。清朝顺治十五年灵台县令黄居中编撰的《灵台县志》中这样记载:“文王山又名保岩山,县东南三十里,左右前后九峰周匝,一名九顶峰岩山,其势峭拔,回旋曲折。上覆庵宇亭台,望之如画,其下有瀑布温泉。”

文王山取名的来历与周文王有关。灵台古属雍州,商朝中后期,这里曾建有一个叫密须的小国,其势力曾盛极一时。《诗经·大雅》的《皇矣》中写道:“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密须国是商王朝的属国,又处在西伯侯姬昌的近邻,与西伯侯一起争夺天下的统治权。为了巩固自己伐商的后方,周文王姬昌在公元前1057年亲自率兵,以“侵阮徂共”为由,征讨并降服密须国,为后来建立八百年周朝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一举降服密须国,在今灵台县城筑成“灵台”,祭天安民之后,浩浩荡荡沿达溪河班师回朝。得胜之师一路向东逶迤而行,不觉已走过三十里,这时文王被眼前的一座山吸引住了,只见此山突兀而起,卓尔不群,耸立在云雾缭绕中,周围稍矮的八座山峰拱围着它,组成了一个巨型八卦,碧波翻涌的达溪河,在群峰中蜿蜒流动,恰似八卦中的阴阳鱼。此情此景,让文王猛然想起这不正是他被殷纣王囚禁羑里时演化过的八卦图吗?他赶忙传令三军安下营寨,独自奔上主峰之上的平台,画卦、占卜,顿时萌发了讨伐纣王的宏愿。

文王在山顶精心演化,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仿佛卦中的威力牵动了天机,感化了山神、雷公和电母,似乎天地日月的变化、宇宙八荒的奥秘神奇也包含在了其中。在这种神奇的变化中,文王精准地找到了八卦的定位,将八卦演化成六十四卦,这就是周文王所做的周易六十四卦。(www.xing528.com)

《易》是中国古典文化精华“五经”之一,《周易》是中国第一部由文字和符号著成的占卜预测之书,是一部哲学著作。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周易》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一切都可用此作以阐释。它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永远惠泽后人,光耀千秋万代。

周文王作为《周易》八卦的先驱者的伟大功绩,永远不会被后人忘记。《周易》被载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文王山也因那神奇的九座山峰成就了周文王、成就了《周易》六十四卦,留下了灵台人世世代代的纪念。文王山上曾经拥有明朝所建的庵宇亭台,内置文王塑像,清代至民国时期香火不断,加上山上独有的“瀑布春融”,是“灵台八景”之一。“文革”时期,文王山的建筑被毁。2006年夏末,在灵台县及邵寨镇两级政府的策划组织下,文王山森林公园及文王大殿、文王阁修建落成。大殿上安放着当地一位青年用一截粗壮的柳树根雕成的文王像,雕像慈眉善目,仪容安恬,俯瞰着脚下这块地灵人杰的土地。

(郑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