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经过1700多年的漫长岁月,大量的史籍湮没,皇甫谧的故居毁损殆尽。漫长的岁月能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却剥夺不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和英名。至今在灵台县老百姓的口碑中,世世代代传说着他们的乡党皇甫谧的书窑及花园的故事。
皇甫谧从河南新安回归本宗之后,在朝那的王室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携家迁居朝那以东一百多里的张鳌坡。此后,他一边学习针灸术,一边看病行医。在这里,他多次谢绝了朝廷的征聘,还向当时的皇帝借了一车书。经过多年的学习,他掌握了针灸理论,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晚年开始了《针灸甲乙经》的著述工作。由于皇甫谧晚年居住在这里,针灸医术相当高超,每天从各地慕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断,使当年的独店张鳌坡热闹非凡。
张鳌坡南边的沟岔上,有一处数孔窑洞依稀可辨的古庄园,就是皇甫庄园。皇甫谧晚年就居住在这里稼穑著述,后人把它称作“皇甫书窑”。白天,皇甫谧在庄园里,像当时许多老农一样,不辞辛苦地务作他的庄稼,耕种、施肥、拔草、收割、打碾、贮藏,为解决温饱而努力,甚至于还要向朝廷交纳皇粮国税,虽然他那时候已经教出了许多有名的学生,他们在朝中处于显赫的地位,连皇帝也知道了他的大名,多次要征召他做官。晚上在书窑里,皇甫谧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刻苦学习、总结、吸收《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等许多古典医学著作精华,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名著《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上百种病症的针灸治疗经验,奠定了针灸学科的理论基础,对针灸学乃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www.xing528.com)
书窑往下三层梯田处,相传当年皇甫谧因药材稀少,在这里亲手种植草药,解决自己看病行医没有药材的问题。在他的亲自劳作之下,园中长满了奇花异草,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些药草,经过一个残疾老人的手,曾经惠泽过多少人,得以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黄土地上不断繁衍生息,所以至今人们尊敬地称这里为“皇家花园”。
皇甫谧书窑以上的塬边,绿树环绕着一座高大的古墓,这就是皇甫谧墓,当地叫“皇甫古冢”。此外,在皇甫谧墓附近,还有皇甫谧家人居住的“皇家坪”,皇甫谧结庐著书的读书台等遗迹。
(李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