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泾川大云寺的佛祖舍利,大家马上都会和金银棺联系起来,因为舍利属于宗教圣物,一般人难睹真容。而金银棺则不同,从泾川出土被调往甘肃省博物馆后,不仅长期在展厅陈列,而且数十次代表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展出。那么这批佛祖舍利和金银棺最早的、重量级的国内外粉丝是谁呢?是国学泰斗郭沫若先生和柬埔寨前首相宾努亲王。
1971年9月19日,79岁高龄的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前首相宾努亲王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了一组雕造精美的金棺、银椁、铜匣和舍利瓶四重套函,瓶中的佛舍利依稀可见。考古文博知识渊博的郭老当即给予高度评价,并现场询问文物出土时的详细情况。当他听到工作人员介绍盛放佛舍利的四重套函之外,还有一个布满铭文的舍利石函时说:“舍利石函,贵在石函。”
这组珍贵的文物于1964年在泾川出土,当时除了舍利石函因难于携带存放于平凉地区博物馆之外,其余四重套函及一并出土的金钗、银钗等文物被带到省博物馆保存。舍利石函由细腻的青石雕琢而成,呈长方体,高42.5厘米,长50.5厘米,宽49.5厘米,函盖呈覆斗式,四周刻缠枝莲纹,上方镌刻“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总一十四粒”十六个阳文隶体字,工整规范,庄重大方。石函正面自右起,刻“朝散大夫行司马孟诜撰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字样,楷书,凡一千字,点划清晰,错落有致。函盖文字道清了这组文物的年代和身份,铭文则向人们交代了这组文物的详细由来,难怪郭老有此一说。
透过石函铭文,一段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与泾川的故事由此展开。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以女身治世的武则天受到各方面的反对和阻挠。这时候,一部佛教经书名扬天下,它就叫《大云经》。在这部经书中,主人公净光天女曾在同性灯佛那里听过《大般涅槃经》,后来在释迦佛在世的时候,她以凡胎降生到了人间,并且再次听闻了佛法深义。虽然她身为女人,但后来成为国王,得到了转轮王所统领的四分之一的疆土,并且教化所属的城乡男女老少排除各种邪见、异见,广做菩萨事业。佛典中的这段记载,无疑成了武则天登基称帝的最佳注解。于是在当年七月,武则天将其颁行天下。十月,又敕令两京(长安、洛阳)和诸州各建一座大云寺,珍藏《大云经》,并总遣千名僧人,到各地讲解《大云经》。泾州大云寺就是在这个时候受诏开始兴建。(www.xing528.com)
大云寺的选址在泾州古城一座破败的寺院右侧。这里有一处塔址,高约六七尺,断砖残瓦,杂乱无序,乱石零落,荆棘丛生。任朝散大夫、司马职事的平昌(今河南汝州)人孟诜走访寺院附近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都说此塔址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奇妙之处,良辰吉日往往有征兆显示出来。寺里一名叫出法的僧官也对孟诜说:“从前我到西域学法时,曾听到过佛舍利分成多份,分别送到天竺国周围十方八国供奉的事。这个塔址如此灵异屡现,可能也是佛舍利存放之处。我很想挖掘塔址一明究竟,但因财力不足而未能付诸实施。”孟诜当即表态说:“您的善念,值得表彰,至于经费问题,我可以申报朝廷,要求资助!”于是出法就召集人力,准备工具,相地度形,按计划施工。果然在开挖了一丈多深之后,就找到这座古塔的地宫。打开密封的砖室,里面有一个石函,当中安放着一个琉璃宝瓶,装着十四粒佛舍利。这个发现令现场的人兴奋不已,孟诜和泾州长史济北史藏诸(中央委派的高级官员,今山东济阳人)、安定县令颖川陈燕客(今河南许昌人)及寺里的僧徒们,在出法大师的庄严主持下,把琉璃瓶内的佛舍利倾倒出来,进行了瞻仰。随后大家精神振奋、争先恐后地表示愿为兴建大云寺、重新安奉舍利而尽心竭力。孟诜一方面组织建造寺院,一方面将发现佛舍利的事情上报朝廷,武则天及文武百官都认为是祥瑞吉兆,高度重视,于是请了当时制作金银器工艺水平最高的工匠,选择当时最珍贵的珠玉宝石,做成金棺、银椁和鎏金铜匣,与原来的石函和舍利瓶形成五重套函重新安奉。同时孟诜撰写了一篇铭并序,勒石在原来的石函上,记载了发现石函、舍利和大云寺兴建、重新安奉舍利的全过程。大云寺建造工程于大周延载元年(694)七月初一竣工,十五日举行了隆重的法事活动,将五重套函及佛舍利妥善安奉于新建的佛殿之下。
1964年12月,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村农民在平田整地中意外发现了这批文物,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发布的考古报告认为,大云寺兴建时发现的古塔及五重套函当中的佛舍利,当是公元601年隋文帝下诏敕建的泾州大兴国寺舍利塔和敕封供养的佛祖舍利,后来这批文物被确定为国宝级文物。近年来,金银棺被调往中央,代表我国最高级别的珍贵文物多次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巡回展出。为顺应海内外佛教界和学术界的呼吁,促进和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泾川县在古泾州大云寺原址修建了泾川大云寺博物馆。
(魏海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