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了。9月15日,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成功,10月初就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为了支援朝鲜人民打败侵略者,同时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安定的外部环境,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击侵略者。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血气方刚的毛岸英毅然报名参军,他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打报告,请求赴朝参加战斗。彭德怀不表态,毛岸英便去找父亲请求参军。
“好哇,你去朝鲜,可以在战火中经受考验嘛!”毛泽东表示支持。
于是,毛岸英告别了新婚刚刚一年且正在住院做阑尾手术的妻子刘思齐,于1950年10月15日,随志愿军总部从鸭绿江北岸隐蔽渡江,进入朝鲜。1950年11月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的指挥下,胜利地结束了第一战役。毛岸英担任俄语翻译兼作战室机要秘书,和战友们一起,进行了极其紧张的工作,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1950年11月25日上午,4架美军轰炸机对我志愿军总部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上百颗凝固汽油弹在总部附近先后爆炸,巨大的冲击波使大地震动,屋顶被掀开,墙壁倒塌,熊熊烈焰腾空而起,顷刻间,总部作战室被烈火吞没了,没有来得及撤出作战室的毛岸英和作战参谋高瑞欣被陷于火海之中,壮烈牺牲。
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报告给毛泽东之后,毛泽东坐在沙发里先是一怔,久久沉默不语。过了很长时间,才慢慢点燃一支烟,使劲抽起来。抽完一支又接一支,然后重重地吐出一口气,叹息了一句:“唉,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说完又燃起一支烟。
不久,彭德怀回国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后,又专门将岸英牺牲的情况进行了汇报。彭德怀心情沉重地说:“主席,我没有保护好岸英同志,我有责任,我请求处分!”
毛泽东点燃了香烟,抽着,听着,默默无语,有时还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儿,主席抬起头来,缓慢地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反抗侵略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儿女,前赴后继,牺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战士。岸英就是属于牺牲了的成千上万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一个普通的战士。不是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大事。不能因为是我——党的主席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彭德怀默默地听着,眼里含着泪花。他深知毛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毛泽东是个无法挽回的损失。但他更为毛泽东的豁达、气魄所深深感动。
1954年12月,志愿军总部发电报给军委总干部部,询问如何安置毛岸英的尸骨问题。总干部部起草了复电,要求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安葬。送交彭德怀审批。彭德怀这时在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委员,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他觉得这样做不妥。12月24日,他写信给周恩来,提出:“我意即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刊碑,说明其志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两人同时牺牲于大榆洞),以此教育意义较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
周恩来接到此信后,征得毛泽东的同意,第二天就在信上批示道:“同意彭的意见,请告总干部部另拟复电。”同时,将彭德怀的信转送刘少奇、邓小平传阅。(www.xing528.com)
于是,在朝鲜平安道桧仓郡的志愿军烈士陵园里,增修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年近花甲的毛泽东独自承受着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国家大事上,用日夜辛勤的工作来冲淡心底深深的悲痛。
为了将这不幸的消息瞒住刘松林,以便让她安心学习,接连几年时间,毛泽东一直扮演着世上最难堪的角色。儿媳每周必到的看望对他来说简直是一场感情上的灾难,每当刘松林问爸爸收到岸英的信没有,岸英为何还不来信时,他总是强压心中的悲痛,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安慰她。
几年过去了,毛泽东再也无法继续扮演这种最难堪的角色了,1953年,他终于决定将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刘松林。为了使她能够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作为父亲的毛泽东颇费苦心。他先谈到为革命牺牲了的亲人: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还有韶山党支部的毛福轩……毛泽东越讲语气越沉重,刘松林越听越不对劲。那天她离开中南海时感到心慌意乱。
当刘松林又一次去中南海时,周恩来也在场。毛泽东亲自告诉了她岸英牺牲的消息。这巨大的悲痛使她痛不欲生,她哭得天昏地暗。毛泽东木然地坐着,脸色苍白,心潮翻滚。细心的周恩来悄悄俯在刘松林耳边说:“松林,你要节哀,你爸爸的手都冰凉啦!”刘松林一愣,又哭着去安慰毛泽东。
毛岸英的牺牲对刘松林的刺激太大了,她日夜难眠,泪水不干。为了不引起父亲的悲痛,她把悲伤强压心头,把泪水咽到肚子里。毛泽东深知她的心情,看着她日渐憔悴的面容,常常劝慰她说:“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孩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人民而牺牲。他还就毛岸英埋在朝鲜一事对刘松林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岸英和千千万万革命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为了安慰刘松林,毛泽东怀着一腔慈父心肠,他对刘松林说:“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从那时起,毛泽东格外疼她,时常亲自过问她的衣食住行。在每次通信中,总是称她为“娃”、“亲爱的思齐儿”、“女儿”。
毛泽东历来反对封建的道德观念,反对封建的“贞女”、“烈女”,“从一而终”。儿子牺牲后,他竭力主张儿媳再嫁,寻找爱情和幸福,建立新的家庭。可是,刘松林很长时间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绝口不提改嫁之事。经过毛泽东多次劝告,直到毛岸英牺牲10年之后,刘松林才答应再找对象。毛泽东亲自托人给她介绍。在毛泽东的亲自关照下,1962年2月,刘松林和空军学院的教员杨茂之结婚了。毛主席将自己刚创作的《咏梅》词特地抄录了一份作为贺礼,还送了300元钱,让刘松林自己买些礼品。
在对待自己儿子和儿媳妇的事情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慈祥的、感情丰富而细腻的父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