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2月初,已在莫斯科大学毕业的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回到了延安,毛主席十分高兴,抱病到机场迎接。父子重逢,使毛主席深感欣慰。
毛岸英生于1922年10月24日,从一岁到五岁,他不停地随着为革命工作的父母而南来北往,四处奔波,幼小的足迹几乎遍及半个中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前夕,妈妈杨开慧才带着他和两个弟弟返回湖南长沙老家。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反动派杀害后,岸英三兄弟由中共湖南党组织秘密送到上海。1931年小弟弟毛岸龙病死。1936年,岸英、岸青被党组织秘密送到苏联学习。1945年12月岸英从莫斯科大学毕业。
毛泽东自从1927年和儿子分别以后,到1945年底,已经近19年没有见面了。这次见到岸英已经长成24岁的高大英俊、生气勃勃的小伙子,心情特别高兴。而岸英见到思念已久的父亲,更是激动异常。
1946年2月的一天下午,毛主席和岸英对坐在王家坪院子里的石桌旁,亲切地交谈着。
主席仔细地询问岸英在苏联学习的情况,又问他读过哪些中国的书。当岸英回答在苏联经常读中国的书,读过《红楼梦》、《水浒》、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后,主席点了点头说:“还好,应当知道中国的知识,更要懂得中国革命的知识。”说到这里,主席停顿了一下,抬头遥望延河那边的凤凰山上正在开荒的人群,意味深长地对岸英说:“岸英,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不熟悉。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但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不完全的。你还需要上另一个大学,去学另一半知识。这个大学中国过去没有,外国也没有,它就叫劳动大学。”
听到这里,岸英已经领会了父亲的意思,便接着说:“是的,我离开中国这么久,在苏联过的大多是学校生活,我不了解中国农村,也不会种田,我愿意向农民学习。”
毛主席接着给儿子讲了孔夫子的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会种田吗?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学生又问:会种菜吗?孔子说:我不如老圃。
“你在莫斯科睡得那么好,一人一个床,到了延安,就是炕上摊床褥子,底下烧火,不要怕;老百姓有虱子呀,不要怕,有水就多洗一洗,没水,就用手多捉几个。”讲到这里,主席也笑了。又说:“过些时候,我替你找个校长,住劳动大学去。”
过了几天,毛主席给岸英介绍一位劳动模范,指着他对岸英说:“这就是校长。你过去吃的是面包牛奶,回来要吃中国的小米,可养人哩。”又指着岸英对劳模说:“我现在给你送一个学习,他住过外国的大学,没住过中国的大学。”(www.xing528.com)
劳模有些惶恐地说:“咱叫什么大学,咱啥都不懂。”
毛主席谦虚地说:“我知道的你都知道,你知道的我还不知道。他还是娃娃,我就拜托给你,你要教他嘛,告诉他,庄稼是怎么种出来的,怎么多打粮食。”
劳模信心十足地说:“那我行。”
出发那天,毛主席把一件打了补丁的灰棉衣披在岸英身上。岸英脱去大皮鞋,换上爸爸送他的旧皮鞋,背包里装了一斗小米和几斤菜籽、瓜籽。毛主席送了他一程,一再嘱咐他到乡下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群众学习。
50多天后,因胡宗南要进犯延安,形势紧张,村长便把毛岸英送回毛主席身边。毛主席仔细打量他:身穿灰土布衣服,头上扎一条白羊肚手巾,面孔晒得黝黑,两条胳膊又粗又黑,手上起了厚茧,身体比以前更壮实了,就风趣地说:“好呀,白胖子成了黑胖子!”
村长赞不绝口地说:“岸英是个好后生,他学会了驮粪、刨地、犁地、播种这些庄稼活儿,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村里的青年人学文化、学政治,上山劳动回来,还总要捎回一捆柴,送给烈军属。岸英在劳动大学毕业了。”
毛主席摸着儿子长着一层厚厚茧子的双手,满意地说:“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