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产业生产 1998—200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自治区党委七届六次会议提出“1234610”工作思路,出台《关于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采取多种政策和技术措施实施畜牧业“种子工程”,全自治区有67个县(市)开展牛品种改良工作,杂交配种母牛20.15万头;三元杂瘦肉型猪生产逐步发展,二元杂母猪占能繁母猪比例提高到37%。自治区人民政府分别在博白县、贺州市实施规模养猪场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分别在容县、岑溪市实施规模养鸡场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在合浦实施规模养鹅场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全自治区启动50个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水牛奶业开发成为广西畜牧业7个重大专项之一。2002年,全自治区能繁奶牛存栏14057头,比上年增加了7064头,翻了一番。其中能繁奶水牛存栏2182头、禽蛋产量14.49万吨、奶类产量3.21万吨、肉类总产量329.3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306.5亿元,占全自治农业总产值的33.44%。畜禽肉类总产量居全国第9位。
2004—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大落实《意见》的力度,全力推进《意见》各种生产指标的实现。2005年底,全自治区生产肉类总产量400多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80万吨,占全自治区肉类总产量的70%;生产禽肉产量88万吨,占全自治区肉类总产量的22%,家禽良种比例提高到90%;奶牛存栏7.6万头,牛奶产量10万吨。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农民从事畜牧业人均收入占农业人均总收入的38%。
广西水牛良种种源基地(2005年摄)
2006—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继续优化养殖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扩大生猪、肉牛、奶牛、黑山羊、鸡鸭等主要产业的养殖基地,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健全养殖业防病体制,加强畜牧疫情防治,控制和消灭重大动物疫病,使广西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推动养殖业快步发展。2007年,全自治区生猪规模养殖场发展到57687个场(其中年出栏1万—5万头生猪的饲养场66个),出栏肉猪1161.75万头,占全自治区肉猪出栏总量2935万头的39.5%。
水产业生产 1998—200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发展水产产业,全自治区渔业经济总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淡水渔业区域性优势品种养殖开发和发展加快,形成了以南宁、柳州、北海为中心的罗非鱼养殖带,以桂林市为中心的禾花鲤、鳗鱼、虹鳟鱼养殖带,以玉林、贵港两市为中心的本地胡子鲶、黄沙鳖养殖带,以梧州、贺州、贵港、柳州、南宁等地市为中心的西江名贵鱼类养殖带,以百色天生桥水库,浦北、博白的小江水库为形式的水库网箱高产高效养殖示范样板。2002年,广西水产品养殖总产量255万吨,居全国第十;渔业总产值104.72亿元;水产行业总产值248亿元。(www.xing528.com)
2003—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2003年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关于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继续优化畜牧水产产业结构,扩大优良草食动物、奶水牛以及名优水产养殖规模,稳定发展瘦肉型猪和优质家禽,各市(地)和畜牧业大县都建设有一批规模养殖示范点,北部湾渔民逐步实现高效海淡水养殖规模化发展。
2007年,广西内陆水产养殖面积21.49万公顷,产量107.57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6.34%和8.81%;海水养殖面积6.43万公顷,产量92.97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3.81%和4.02%。水产品总产量在全国居第9位,渔业总产值206.98亿元,全自治区人均水产品占有量46.53公斤,渔民人均纯收入6974元。
动物防疫 1998年起,自治区人民政府推行动物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以生猪免疫为重点的动物计划免疫制度。是年,共免疫牲畜1710万头,各地、市的猪瘟免疫密度为90%—98%,鸡新城疫免疫密度为55%—85%。2001年9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施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全面实行畜禽免疫制度,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列入强制免疫范围。是年,在宾阳、来宾、平乐、兴业、浦北等5个县开展免疫标识试点工作,试点县免疫动物挂标率90%以上。
2004年6月3日,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施行《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的决定》,全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力度。2005—2007年,广西没有发生大规模家禽养殖流行性病感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