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工程建设结果及节水型社会试点经验

水利工程建设结果及节水型社会试点经验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灌区经过50多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设施破损程度严重,渠系水的利用率低,资源利用效率差,灌区把建设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作为落实用水户水权的基础来抓。梨园河灌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由于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分配机制,群众认识到自己拥有的水权只有种植高效节水作物才能保证灌溉,所以自发地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灌区经过50多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设施破损程度严重,渠系水的利用率低,资源利用效率差,灌区把建设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作为落实用水户水权的基础来抓。结合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节水工程的实施,灌区科学规划节水工程布局,深挖灌区节水改造潜力,全面安排农田配套工程,连片布置普通渠灌配套设施,建设高新技术节水示范园区,以点带面,带动节水投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输配水系统,水的利用率从0.49提高到0.54,节水效果突出,提高了水管部门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梨园河灌区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以来,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明显提高。各乡镇、村社及用水户明了各自的年度用水指标,群众充分认识到水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自觉改变了过去存在的串灌、漫灌等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式。使群众从“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的意识转变,扭转了过去被动节水的局面。与2001年同期相比,2003年灌区少引河水2500万m3,亩均节水80m3

二是水量配置到户,初步发挥调整结构的作用。2003年梨园河灌区全面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用水户岩培军共获得农业用水指标3749m3,他总感到分给自己的水不够用,地都种的话,肯定浇不过来,随着春灌一天天的临近,心里的压力一天天加重。灌区的同志知道后,主动找他解决难题,积极引导他改变以前种植玉米带田的老思路,改种番茄。种植结构调整后,灌溉次数比种玉米带田少灌2次水,每亩可节约130m3,种3亩番茄,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所有的耕地都可以发挥效益。由于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分配机制,群众认识到自己拥有的水权只有种植高效节水作物才能保证灌溉,所以自发地调整作物种植结构。2003年灌区制种玉米面积增加到11.03万亩,新增番茄面积1.03万亩,在实现农民增收、节约用水的同时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www.xing528.com)

三是建立了良好的用水秩序。过去群众认为只要河里有水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现在初步建立了计划用水和总量控制用水新秩序,克服了过去“吃大锅饭、缴大伙费”的习惯,加之农民用水者协会参加灌区配水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水事纠纷较往年大大减少。

四是减轻了农民水费负担。根据灌区试点情况,通过节约用水,亩均水费由过去的60元降低到50~55元,亩节约水费7元左右。

梨园河灌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做了一些工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支撑节水型社会的法规体系还不完善、灌区缺少骨干调蓄工程、量测水设施不配套、水资源调度管理手段落后等,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水权理论,积极贯彻落实水利部治水新思路,不断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灌区小康建设提供良好的水资源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