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作出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决策后,为了保障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顺利实施,省委、省政府针对甘肃省黑河流域水资源及用水状况,制定了“三禁三压三扩”政策,即:禁止开荒、移民和种植高耗水作物;压缩耕地面积、扩大林草面积;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三禁、三压、三扩”政策,不仅保证了黑河分水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甘肃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的意见》、《甘肃省节约用水发展规划》、《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2002年省政府批转实施的《甘肃省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在对全省节水现状评估、节水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了近、远期的节水目标、任务以及保障措施。
在法规建设上,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甘肃省实施水法办法》、《甘肃省取水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甘肃省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兰州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水法规、规章,为全面推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提供了法规依据。为了加强节水的宏观控制和定额管理,2001年,省政府批转了省水利厅编制的《甘肃省县级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要求各地以《报告》确定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为依据,加强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严格用水审批,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同时,省水利厅会同标准计量等有关部门编制了全省各行业用水定额,将在近期发布试行。2003年,省政府还重新修订了《甘肃省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从过去的每立方米水0.03~0.06元提高到了0.1~0.3元,提高了3~5倍;同时规定对地下水灌溉以及水力发电开征水资源费。按新标准征收,预计每年可征收水资源费近亿元,其中省级约7000多万元,比现状增加近4倍。
甘肃省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虽然只是刚刚起步,但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随着各行各业节水能力的增强,提高了用水效率和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矛盾。全省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22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7.8%,渠系水利用率平均提高了0.5%,净灌溉定额由每亩525m3降为403m3,年节水4.68亿m3,水分生产率达到1.31kg/m3。永昌县通过农业节水改造,每年增加城市供水量近900万m3,有效地缓解了金昌市工业用水紧张状况,同时增加水费收入100多万元。在工业节水上,仅电力系统实施的“冲灰水回用”工程,每年节水近5600万t,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00万元。全省因实施技术改造、清洁生产、废水闭路循环等54项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已产生经济效益近8200万元。
二是改善了生态环境。河西走廊区通过节水,每年少抽取地下水近7000万m3,减缓了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和地表植被的退化,并为种草种树提供了水源。而且,工业和城市生活每节约1m3水,就可少排放0.5m3废污水,相应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省内一家军工企业,过去年取水量高达2600万m3,生产用水基本没有循环使用直接排入河道,成为黄河兰州段的主要污染源之一。2001年,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对该厂全面实施节水改造,年取水量降至不足400万m3,生产用水实行闭路循环,几乎达到了零排放。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初步尝试,我们认识到:
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坚持节水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是限制经济的发展,而是把节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达到节水和发展双赢的目的。
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坚持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相统一。通过优化配置水资源,减少浪费,提高用水效率和水资源的综合效益,达到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的双高目标。
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坚持水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相统一。既要充分尊重水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要充分考虑水的商品属性,建立水权、水市场制度,实现水利良性发展。(www.xing528.com)
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治水和体制机制创新相统一。既要建立健全水法制体系,又要坚持不断创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灵活的运行机制、合理的价格体系。
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坚持水利部门主抓和全社会支持相统一。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牵动着社会各个环节,单靠水利部门一家无法推进这项工作,必须要形成政府推动、水利部门主抓、全社会支持、用水户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才能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在甘肃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和必由之路。因此,只有下大力气率先建成节水型社会,在全国走到前列,才能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水资源支撑。下一步我们的具体打算是:
(1)要按照《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加强指导,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各项试点任务。
(2)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在及时总结和推广张掖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先期抓好陇西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从2004年下半年起,在14个地(市、州)各选择1~2个县(区)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争取在3年内全面铺开。
(3)继续加强宣传动员、政策引导和制度创新。一是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氛围;二是在张掖市试点探索水权交易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全省的水权交易规则,规范和完善水权交易机制;三是按照省人大立法计划,加紧制定甘肃省节约用水条例。
(4)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水务体制改革。对已经成立水务局的市、县,要按照现代水利的要求,全面履行水务管理职能;对尚未成立水务局的,要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争取在今后两年内全面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