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注重内涵,向内的方向。这种观点认为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指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摒弃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管理模式,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管理体制”[7]。二是关注形式,向外的方向。这种观点把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等同为高职院校升格,认为可以有条件地允许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举办本科高职教育。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不利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
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内部改革促进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和价值取向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进而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实现组织制度变迁和新的制度性,取得相应的“合法性”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既注重内涵,也关注形式,是内在与外在的结合,是向内和向外两个方向的汇合,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维度。
第一,由“趋同”到“内涵”的发展路径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众化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致使很多地方高职院校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主要表现为高职院校间专业设置的趋同。为解决生源问题,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求全求热,专业名称往往求新求奇,甚至不考虑、不权衡自身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条件,开设一些热门专业学科,但因师资、设备等跟不上,导致教学质量较差。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些高职院校专业的“出生率”高,但“死亡率”也高,严重浪费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大大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甚至降低了学校乃至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第二,由“封闭”到“开放”的办学模式转型。
高职院校办学的封闭性一直存在,主要表现为以政府主导为主,市场、企业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严重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降低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把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列入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实践充分证明,集团化办学有利于激发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整合职教资源,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政府的主导下,在职教集团的统筹下,高职院校围绕市场需求办好教育,依托产业设置专业,运用行业做强专业,为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三,由“理论教学为主”到“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转型。
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内涵发展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并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总体而言,传统的理论教学主导的教学体系尚未有效改变,“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地,符合市场要求、人才发展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因此,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界限,回归高等职业教育本质,注重实践教学,整合教学资源,重构全新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框架,增加实践教学数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能用、够用、管用、必用”为原则,进一步整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www.xing528.com)
第四,由“分段割裂”向“系统衔接”的课程体系转型。
从当前国民教育结构来看,高职院校处于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间环节,承载着贯通中职教育和本科职业教育的重任。然而,笔者认为中高职衔接、高职专科与本科衔接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衔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断头”现象突出,三个层次的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分割,教学内容重复交叉、脱节遗漏。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行业企业的主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国家行业标准,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中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统筹谋划,系统重构,努力建设上下贯通、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小贴士: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全面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工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经济发展与人才供应之间的矛盾,20世纪80年代初,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了一批新型地方性职业大学,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雏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985年,国家批准试办初中后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随后10年,22所学校获准实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到20世纪末,国家要求所有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都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一样,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并将此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高职院校1388所,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47.6%。可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息息相关。可以说,经济社会的变革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五,由“理论型”向“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转型。
近年来,特别是高职示范院校建设以来,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高职院校教师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些高职院校将教师“双证”等同于“双师”,其实不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在经济新常态阶段,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总结引进、培养和使用“双师型”教师方面的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积极探索开放式专兼职“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培养、使用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