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文化走向大众,与他们进行“交流”与“理解”的活动早已开展,只是没有冠之以“公共阐释”之名而已。此处所谓的“交流”是指一种互动过程,既包括君子文化对公众的熏陶与教化,也涵盖公众对君子文化的系统梳理与升华;所谓的“理解”是指君子文化得以升华,通过文化认同而内化为公众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由不确定性转变为确定性。从实际来说,君子文化公共阐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一是有关君子文化的通俗读物编纂,如《中国古代的君子文化》《君子文化读本》《中华君子文化读本》《君子之道》《君子之学:养成圣贤的教育传统》《君子格言选释》等著述的出版,它们基于事实,把深奥、不易理解的君子文化,如个体道德、社会关系和家国情怀等,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文本,很好地连接起了君子历史文化与现实关照,并最大限度地被多种话语共同体所理解和接受,实现了雅俗共赏。
二是系列理论文章与文化论坛的开展。如2014年,安徽省社科院钱念孙在《光明日报》刊发《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对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此文一经发表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直接推动了君子文化的研究与发展,相关文章迅速出现。2015年,首届君子文化论坛举行,其主题是“君子文化与当代社会”;2016年,第二届君子文化论坛举行,其主题为“君子文化的当代价值”;2017年,第三届君子文化论坛举行,其主题为“君子文化·当代实践”;2018年,第四届君子文化论坛举行,其主题为“新时代·新君子·新使命”。由上可见,理论文章与文化论坛关注的焦点是君子文化的当代阐释,把君子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与生活之中,这也为君子文化的公共阐释夯实了根基。
三是君子文化研究重镇的出现。较早关注君子文化的安徽省社科院最先成立了君子文化研究中心,并且安徽省也成立君子文化研究会。其后,浙江大学和江苏省社科院也先后成立了君子文化研究中心。近来,湖南省也成立了君子文化研究会。另外,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民间学者对君子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形成了一批研究重镇,相关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机构与个人不断进行学术交流与实践指导,君子文化的大众走向进一步凸显出来,君子文化研究正从星星之火转向燎原之势。
四是君子文化的地方实践。在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背景下,各个地方都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其中君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热点之一。如安徽将桐城和蒙城两座文化古城确定为君子文化推广试点县,山东威海举办了“君子之风·美德威海”的活动,辽宁大连、河南长垣也开展了以君子文化为主题的实践。除此之外,君子文化进校园也是实践的重要方面,如汝城思源学校、蓝山县博爱学校以及一些高等院校均举行了相关活动。
五是君子文化已嵌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如“君子动口不动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有恩不报非君子”[11]等已家喻户晓的口头禅。它们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信条和规范,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以习用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方式调整着人们的态度、思维和取向。(www.xing528.com)
尽管君子文化公共阐释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在其走向深入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存在些许隐忧:
一是就公共阐释本身而言,阐释不仅仅是属于艰涩难懂的哲学范畴,还是属于平常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实践范畴。就此而言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把阐释学本身实现公共阐释,也即阐释学的公共阐释。让公众理解其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获得日后进行阐释的基本理论,这是最基础的要求。其次是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之间的转化与沟通。每个个体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教育背景都有权利且都会对殊异的文本进行个体阐释,由此而产生的个体阐释无非有两种结果,一是个体阐释得以升华,融入公共阐释之中;二是个体阐释囿于局限而未被公共阐释接受与容纳,最终沦为私人阐释而被淘汰,这其中必须要注意部分被接纳、部分未被接纳的情况的存在。但现实是由于某些原因,实现二者转化的机制尚不健全与完善,公共阐释与个体阐释之间出现了断裂,如社会阶层的存在,导致阶层阐释存在差异,阶层之间及阶层个体间能否形成公共阐释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最后是公共阐释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以,在超越个体阐释形成公共阐释后,公共阐释如何给身处不同公共领域的人们以启示,对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做出改变。
二是就错误的社会思潮而言,公共阐释易受其影响。在现代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政治虚无主义以及西方崇拜论等社会思潮及其变种不断侵蚀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文本进行歪曲理解与阐释,公共历史文化的面貌越来越多样化且模糊。这就影响了社会风气与公共舆论,使文化偏离原有的本真,与其价值初衷相去甚远,且这些社会思潮在互联网的掩饰下,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场,他们打着科学或专家的名号大行其事,有意或无意地对原始文本和作者意图作出误解或曲解,对公共领域内的舆论起着错误的引导,“有些时候,公共领域说到底就是公共舆论的领域”[12],它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要旗帜鲜明地加以批驳与反对。
三是就君子文化系统研究而言,君子文化是修身哲学、知行体系、理想化的人格体系、道德体系的统一体,甚至有学者认为孔子的全部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就是“君子之道”[13]。对它的研究既包括经典文献的分析、君子文化的学理分析[14]、精神层面的解读,也应该涵盖实践层面的指导,且后者更具急迫性。但实际情况是与此不相平衡的,学术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君子文化公共阐释需要进一步加强,注重在实践维度的价值考量,在公众理解、传播与认同中增强其时代活力和生命力,把它转化为净化社会风气、助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