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君子之道:回归自由生命与个性

老子君子之道:回归自由生命与个性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道德经》是永远“说不尽”的学问,也是长久“道不明”思想。老子主张回归每一个人的自由生命本身、每一个人的个性,自我的善与自身的美。[34]老子的君子之道的神秘,首先在于“道”这个词汇微言大义,高深莫测。[37]老子君子之道似乎还有虚无主义、隐匿倾向。总之,老子为人处世的君子人格论述,有非常深刻的哲理,至今仍然闪耀智慧的光芒。

老子君子之道:回归自由生命与个性

老子道德经》是永远“说不尽”的学问,也是长久“道不明”思想。其君子之道的神秘主义特别明显,老子的道的学说,玄之又玄,扑朔迷离,难以捉摸,非常神秘。在此理论基础上的君子观,自然蒙上深厚的神秘主义色彩,难以与现实“接地气”,无法从人生的细微处入手,似乎是远在天边的学问,不能发挥直接的引导和实际价值。君子界定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性,一方面使他的人生哲学具有抽象的普遍适用性,另一方面的确留下了千古之谜,众说纷纭。老子《道德经》开宗明义即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可名的学说,由知善、知美而来。老子所说的“知”,主体在个人的“心”,这一美善的标准,却是心知的执着与主观的偏见,并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老子主张回归每一个人的自由生命本身、每一个人的个性,自我的善与自身的美。[34]

老子的君子之道的神秘,首先在于“道”这个词汇微言大义,高深莫测。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概念。但是,由于《道德经》的语言和思想极具思辨特色,充满了多种多样、似是而非、此是此非等纷繁的表达方式,这就为这部经典提供了无穷的阐释空间,同时也使《道德经》呈现出神秘的面貌。“对于《道德经》中的神秘主义思想,中西方各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学者多从理性和非理性角度进行神秘主义解读或是对其进行驳斥,西方学者对于《道德经》是否是神秘主义的探讨则主要围绕着‘道’是否具有超验性而展开。从历史角度来看,关于《道德经》的神秘主义的接受总体经历了一个从神秘主义解读到去神秘主义解读的过程。在漫长的寻秘和解秘的过程中,《道德经》的面纱逐渐揭开,以特有的东方之光照亮了东西文化融合之路。”[35]

老子的神秘主义,在美国学者那里得到深入研究。“史华慈根据历史上的神秘主义及对神秘主义的描述总结出了成为神秘主义的三个必要条件。第一,必须具有人类语言所不能讨论的终极实在或终极实在的向度;第二,仅仅承认终极实在的存在是不够的,必须信仰人类语言所不能言传的终极实在是人类世界一切意义的始源;第三,必须具有有限的人类或某些有限的人类能够与终极实在结合为一的设想。当然,是否是神秘主义与具体称终极实在为何物并没有关系。从史华慈为神秘主义所设的规定即可看出,神秘主义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其差异性表现在表达上的不同。史华慈认为,《老子》完全符合上述三条标准,因为:(一)‘道’是为人类语言所不能讨论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存在;(二)《老子》认为‘道’是人类世界一切意义的始源;(三)《老子》相信善为‘道’者可以与‘道’合而为一。[36]”史华慈反对李约瑟视《老子》体现了科学自然主义的观点。他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与地并不关。不关心世人的疾苦,也不关心其他生物的疾苦。我们可以说,《老子》的自然是一种秩序,它自然而为,不事先计划、不事先思虑。这正是它的闪光之处,也正是它的神秘之处。”“需要注意的是,自发的模式、固定而有规则性的程序、循环、节奏、自然之习惯并不表示‘精神’的缺失、好奇心的缺失或者神秘的缺失……规律和规则并不排斥神秘。它们体现它。”[37]

老子君子之道似乎还有虚无主义、隐匿倾向。老子的微言大义,非常抽象,难以琢磨,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在有无之间,奇幻周旋,不知所踪,对人生的引导最终陷入清谈、寂静、空洞、逃遁、虚无,不能作为人生的积极向导,更不利于君子施展宏大抱负,不能像儒家那样修齐治平,成就人生伟大的理想。如果说老子的哲学是适应儿童和老年人年龄段的哲学,那么它起码不适合奋发图强的有志青年观念和中年人;如果说老子的哲学适合于乱世中小心翼翼的低调处境,那么它难以适合青春昂扬的、激情燃烧、朝气蓬勃、社会进步、奋发有为的进取时代。

总之,老子为人处世的君子人格论述,有非常深刻的哲理,至今仍然闪耀智慧的光芒。武汉大学学院郭齐勇先生指出:“老子的生命智慧、老子的道论,大大超过了生态学环境伦理,但老子博大精深的道的智慧,其人与天地合一、道法自然、以天下观天下的思想等,无疑是最高智慧,可以为现代人对己、对人、对物、对宇宙的反思提供超越于习见的二元对立的新的视域与方法。”[38]

(作者分别系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1]季羡林:《季羡林谈养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第433页。

[2]季羡林:《季羡林谈养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页。

[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htm,2014年9月24日。

[4]《习近平用典》中的治国思想精蕴,2015年5月17日,http://gx.people.com.cn/n/2015/0517/c368228-24891704-2.html。

[5]冯友兰:《先秦诸子之起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16页。

[6]刘固盛主编:《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1页。

[7]《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http://news.china.com.cn/2014-03/28/content_31926251.htm。

[8]《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htm。

[9]王文明:《老子心声》,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10]李世东、陈应发、杨国荣著:《老子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11]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筹备委员会编:《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鹿邑)宣言,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12]杨柳等著:《〈道德经〉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接受与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页。

[13]《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htm。

[14][俄]尤里·塔夫罗夫斯基:《习近平的思想与战略——基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学习时报》2017年12月4日。

[15]陈才智:《〈老子〉研究在西方》,见《汉学研究》第八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46页。

[16]崔大华:《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文史哲》1995年第1期。(www.xing528.com)

[17]李世东、陈应发、杨国荣著:《老子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第70—71页。

[18]李世东、陈应发、杨国荣著:《老子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页。

[19]《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http://news.china.com.cn/2014-03/28/content_31926251.htm。

[20]胡孚琛:《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再论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见《老子故里论老子·修为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21]胡孚琛:《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再论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见《老子故里论老子·修为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22]王邦雄著:《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第6页。

[23]杨柳等:《〈道德经〉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接受与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页。

[24]台湾大学陈鼓应教授贺信,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筹备委员会编:《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25]HolmesWelch:Taoism,Boston:Beacon Press,1966,p.175,p.178.

[2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第2版。

[27]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2013年10月3日,雅加达),http://www.gov.cn/ldhd/2013-10/03/content_2500118.htm。

[28]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28/c_119982956_4.htm,2014年3月28日。

[29]林安梧:《人文学方法论:诠释的存有学探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5页。

[30]王邦雄:《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第7页。

[31]寇艾伦:《练达者的简朴——重温〈道德经〉》,《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宗教史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02页。

[3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2页。

[33]许抗生:《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34]王邦雄:《老子〈道德经〉的现代解读》,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版,第7页。

[35]杨柳等著:《〈道德经〉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接受与翻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页。

[36]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2辑,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页。

[37]黄留珠、魏全瑞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2辑,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页

[38]郭齐勇:《试说老子“道”论的生态观》,《道家道教与生态文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