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身正忠信:长垣与君子文化

身正忠信:长垣与君子文化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参政的君子首先要做到“身正”,具体现是“忠信”守职。儒家认为只要身正就能令行治隆,不免有些简单化,但对于当时许多其身不正、聚敛暴虐的统治者来说,却具有矫正时弊的意义。身正就是自我调整,端正自己,这实际上是君子自我品格的政治运用。身正由忠信来体现。孔子一再言及“主忠信”,孟子荀子也屡言忠信,谓“致忠而公”。忠是君子内在方面或自我方面表现的严守职责,信则是外在表现的对君子视听言动的证实与信赖。

身正忠信:长垣与君子文化

春秋以后,世卿世禄的垄断政治局面趋于解体分化,现实政权开始向广大的士阶层开放。贵族以外的人士对政治的参与从作为执政者的家臣、陪臣、邑宰到最终发展为国家卿相。与此发展态势相一致,儒家君子要求参政的气魄也愈来愈大,姿态愈来愈高昂,政治观点也愈来愈鲜明。为此儒家也制订了一系列的从政准则和理想,要求参政的君子予以实施。

参政(即在政权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君子首先要做到“身正”,具体现是“忠信”守职。孔子曾用一双关语说明政治特征,“政者,正也”(《颜渊》)。“正”即指为政者自己身正,“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施令于别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孟子荀子也都以“修身”作为从政的基础和起点。儒家认为只要身正就能令行治隆,不免有些简单化,但对于当时许多其身不正、聚敛暴虐的统治者来说,却具有矫正时弊的意义。身正就是自我调整,端正自己,这实际上是君子自我品格的政治运用。

身正由忠信来体现。忠即忠于职守,并不具有效忠君主个人的意义(但含有对国君负责的意思),而是具有突破氏族宗族框架的“公”的行政意义。孔子一再言及“主忠信”,孟子荀子也屡言忠信,谓“致忠而公”(《荀子·臣道》)。(www.xing528.com)

忠是君子内在方面或自我方面表现的严守职责,信则是外在表现的对君子视听言动的证实与信赖。信是从政的重要品德,“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里仁》),“其何以行之哉”。对于其他执政者要“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反而会起副作用。对于百姓方面君子应该“信而后旁其民”,“民无信不立”(《颜渊》)。荀子以为君子应该“忠信而不庾”,信之与否关系到政治的兴衰,“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议兵》)。应该说明,政治层面的“信”与社会交往的“信”内涵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