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垣与君子文化:和而不同

长垣与君子文化:和而不同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与“同”的做法是大有差别的。“和”意味着允许不同个性、不同意见和对立面的共同存在。而“同”则是取消个性,取消差异的绝对同一。

长垣与君子文化:和而不同

君子之道中,孔子讲究以“和”为审美追求的内在精神。在人与人相处上,孔子的第一条原则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对待任何人不偏私,小人偏私而不能公正对待人;君子待人公正、宽和,团结合群却不结党营私,不搞小圈子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朋友。相反,小人待人存着私心,只就利益和某些人互相勾结。孔子主张待人不求全责备,待人既往不咎。孔子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这是说,在君子手下工作很容易,讨他的欢喜却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不会喜欢;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手下工作很难,讨他的欢喜却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讨他的欢喜,他会欢喜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人无完人,求全责备则将天下无人。孔子提倡“和为贵”(《学而》)。即强调君子坚持在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要宽容,要与人为善,协调合作,和谐相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以“和”与“同”作为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之一。君子以“和”为准则,但不肯盲从附和,而敢于阐述自己的意见;小人处处盲从附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在与他人相处时,如能做到“和而不同”,那就是在做君子;若是“同而不和”,那就是在做小人。

“和”与“同”的做法是大有差别的。按照中国先哲的说法,所谓“和”,就如五音合奏,音质不同;唯其不同,才可合而为美妙的音乐。又好比五味调和,风味各异;唯其各异,方能调而为可口之佳肴。所谓“同”,则是他人言是,己亦言是;他人曰非,己亦曰非,完全丧失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参见《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论和与同)。“和”意味着允许不同个性、不同意见和对立面的共同存在。而“同”则是取消个性,取消差异的绝对同一。所以《中庸》说,君子应该“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所谓“有容”就是能“和”,能够容纳与自己意见不一的人;所谓“有执”,便是“不同”,有所执着,有个性,有主见。可见,用作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的“和”,本是指具有不同个性的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沟通,而达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养成一种共生取向、执两用中、身心和谐发展的独立人格,不要为了一味求同而放弃自己的个性,以至于形成一种依附性的人格;并且,要于不同意见或不同个性中谋求一种“执中”或和谐的状态。与此相反,“同”是指抹杀不同人的个性来谋求单一的一致之义。君子简重宽宏,自有义理在胸,严己宽人,懂得忍让迁就,凡事可以协商调和,但君子有独立的人格,会坚持正道;小人不论朋友的优劣,表面上好像很合得来,心里却各怀鬼胎,缺乏和衷共济的诚意。正如朱熹所讲:“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这种纯洁无私的正直的交往,理应建立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人们向往淡如水的君子之交,首先应让自己心清如水,当每一个人都成为君子,世界将变得清澈、和谐。此即《中庸》所云“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境界。(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