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蘧氏死后埋葬此地则公孙文子就不得葬,意在批评其侵占良田。如果此田用于埋葬,则此田的农家则无生活来源,蘧氏常怀仁人之心,故能忧人之所忧。孔子讲仁者爱人,其所讲的仁者大概就是蘧氏这样的君子吧。
《礼记正义》载:“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蘧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30]公孙文子与蘧伯玉登上瑕丘,公孙文子为丘上风景所吸引,意欲死后埋葬此地,蘧氏则说如果你乐于此丘,那就让我先死吧。蘧氏死后埋葬此地则公孙文子就不得葬,意在批评其侵占良田。如果此田用于埋葬,则此田的农家则无生活来源,蘧氏常怀仁人之心,故能忧人之所忧。孔子讲仁者爱人,其所讲的仁者大概就是蘧氏这样的君子吧。
“蓬伯玉为相,子贡往视之,曰:‘何以治国?”曰:‘以弗治治之。’”[31]蘧氏所指的“弗治治之”并非老子所指的不去过多干涉民众,无所作为,而是要以身作则,以德化人。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32]圣人德盛而民自化,国家太平,民众安治,自然不需牧者有所作为,只需要修养自身,为民众做好表率,蘧氏深谙此理,效仿先贤,以仁德治民,故能不治治之。赵简子曾欲加兵于卫,使者史默因为蘧氏为相,史鳅辅佐,劝告赵简子按兵而不动。[33]正是由于蘧氏仁德贤能之名使得卫国免于战火,故后人有言:“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34](www.xing528.com)
孔子对尚德之人甚是推崇。南宫适曾发问于孔子:“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对此盛赞南宫适:“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35]在当时崇尚武力的时代下,南宫适思考尚武的羿、奡皆不能善终,崇德的禹、稷却能得到天下,孔子由于南宫适尚德而美其为君子,孔子尚德之心可见一斑,这也是孔子“严事”蘧伯玉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