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君子文化:择时而行,忠于社稷与君主

君子文化:择时而行,忠于社稷与君主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时”,孟子根据孔子的主张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是说孔子能够“相机行事、依时而定”[18]。卞朝宁认为蘧氏完全是一位虚伪自私的投机者,真正的君子应该忠于社稷,忠于君主,不应该规避风险,保全自我。孔子曾将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南宫适(南容),“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27]。

君子文化:择时而行,忠于社稷与君主

孔子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时”,孟子根据孔子的主张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是说孔子能够“相机行事、依时而定”[18]。孔子的这一思想和灵活的处事方式与蘧氏颇为相似。

文子曰:“君忌我矣,弗先,必死。”并帑于戚而入,见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大惧社稷之倾覆,将若之何?”对曰:“君制其国,臣敢奸之?虽奸之,庸知愈乎?”遂行,从近关出。[19]

卫献公使子鲜为复,辞。敬姒强命之。对曰:“君无信,臣惧不免。”敬姒曰:“虽然,以吾故也。”许诺。初,献公使与甯喜言,甯喜曰:“必子鲜在,不然,必败。”故公使子鲜。……甯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闻君之出,敢闻其入?”遂行,从近关出。[20]

《左传》中记载了上述关于蘧氏的两个事件。第一件事是由于卫献公多次羞辱孙文子和甯惠子,赐其食却日旰不召、不释皮冠而与之言、在孙文子的儿子孙蒯侍酒时歌《巧言》之卒章,致使孙文子有杀君之心。孙文子行动前企图拉拢蘧氏,但蘧氏严词拒绝,并给出两条理由:其一,君王为一国之主,作为臣子不可奸君;其二,杀掉现任君王,不免继任君王会不如旧君,国家或会每况愈下。之后蘧氏从近关出国避难。

第二件事,孙文子攻卫献公,卫献公出奔齐国,后来孙文子与甯惠子发生矛盾,甯惠子的儿子甯喜等人意欲协助卫献公复国,甯喜遂告诉蘧氏此事,蘧氏非常谨慎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从前没有听说国君出走,又怎能听说他回来。”之后蘧氏再一次从近关出国避难。(www.xing528.com)

孙文子欲攻卫献公,是早有预谋之事,此时告知蘧伯玉,企图借蘧氏的政治影响力来为此事增加一份胜算,也是为自己寻找道义方面的支持。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在面对孙文子强权时,蘧氏首先在立场上与之划清界限,这是他的政治原则;其次乘机行事,采取出走的方式不进行干涉,后甯喜协助卫献公复国之时,蘧氏亦是如此。蘧氏在国家安定,政治清明之际为国家建言献策,而在国家动乱,政治黑暗之时,则懂得保全自我以备后用,此乃君子之风,这大概就是孔子说“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21]的原因。

对上述蘧氏所为,近来也有学者颇有微词。卞朝宁认为蘧氏完全是一位虚伪自私的投机者,真正的君子应该忠于社稷,忠于君主,不应该规避风险,保全自我。[22]此说实为误解蘧氏。其一,全祖望认为:“蘧伯玉‘不闻君出,敢闻其入二语’,古人于事变之际少干涉,不惟功名之心薄,诚恐雅道自此而坏,后世则不然。”[23]所谓“雅道”即“正道”,古代圣贤较少参与政治斗争,不仅是因为淡泊名利,而且担心“正道”被破坏,后世则没有此种见识,故不可用现如今的道德观念置评古人,否则会有失偏颇。其二,黄道周在《节寰袁公传》里讲:“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蝉脱,如季札、蘧瑗、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24]众多贤人皆有相似的境遇,并在此中飘然自立,难道他们都是虚伪自私之人?懂得规避风险,保全自我并不可耻,关键要看处于何种境况。《礼记正义》讲:“内乱不与焉,外患弗辟也。”“谓卿大夫也。同僚将为乱,己力不能讨,不与而已。至于邻国为寇,则当死之也。”[25]孙甯二人早已有弑君之心,并且拥有较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蘧氏无力与之抗衡,并且劝阻无果,遂不与焉。蘧氏涉身事外,能避免自己做无谓牺牲,保全自我以备后用。事实证明蘧氏后被卫灵公所重用,治理卫国,使之井然有序。卫国虽小,却无大患,多赖于蘧氏等。蘧氏第二次出走实为不愿卷入政治斗争。甯喜之所以迎卫献公回国复位却非出于公心,而是为了获取自己的政治利益进行的政治斗争,蘧氏此时选择回避是不愿与假公济私之人合流,而是恪守古礼,克己为公,不为私利谋。

庄子》中也有记载颜阖即将做卫太子蒯聩的老师,但蒯聩天性残酷,放纵他就会危及国家,用法度礼制管教他则会危及自身,左右为难之际请教蘧伯玉。蘧伯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汝身也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26]蘧氏教给颜阖一个很灵活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正其自身,其次根据蒯聩的性格,依时而定,不顺也不逆,但心中长存诱导之意,借机劝诱,既不危国也不害己,谨慎行之。蘧氏又列举螳臂当车、喂虎喂马的例子来告诫颜阖不可贸然采取极端方式,否则会带来大的祸害。蘧氏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方法帮助颜阖解决难题,符合他一贯的做事风格,在不失原则的情况下相机行事,依时而定。

孔子的处世方法与蘧氏很为相似。孔子曾将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南宫适(南容),“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27]。孔子之所以将自己的亲人嫁给南宫适,就是因为看中他能够灵活处世,而南宫适也曾被孔子褒奖为君子。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28]“学,适道,立,权”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境界,而“权”则是孔子认为最高的境界,孔子也亲身实践者“权”。“不见阳货”“见南子”等故事都说明这一点。在孔子看来,能够相机行事、依时而定是君子重要的精神品质[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