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是西周时受封的同姓诸侯国,受封者是卫康叔。《史记·卫康叔世家》有“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史记索隐》:“宋忠曰:康叔从康徒封卫,卫即殷墟定昌之地。”《左传·定公十四年》言康叔“命以《康诰》,而封于殷墟”。杜预注:“殷墟,朝歌也。”《汉书·地理志》云:“朝歌,纣所都。周武王弟康叔所封,更名卫。”卫地实为殷商的中心地区,其以朝歌为都,地在今河南淇县。《史记·周本纪》:“成王少,……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实际上,三监之卫与康叔之卫不在一地,三监之卫在今浚县卫贤,康叔之卫在朝歌。[1]依《断代工程年表》,成王即位时间为前1042年[2],则康叔之封应晚一年,即前1041年。依《史记·卫康叔世家》,康叔之后的世系为康伯、考伯、嗣伯、寁伯、靖伯、贞伯、顷侯、釐侯、武公、庄公、桓公、宣公、惠公、懿公。卫懿公以养鹤著称,他荒淫无道,不思朝政,在狄人的攻击下,懿公被杀,卫几近灭国。《史记·卫康叔世家》:“懿公之立也,而百姓大臣皆不服。自懿介父惠公塑之谗杀太子伋代立至于懿公,常欲败之,卒还惠公之后,而更立黔牟之弟昭伯顽之子申为君,是为戴公。”《左传·闵公二年》记载较为详细:“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这次卫国受到的打击比较大,朝歌已回不去,戴公只能收拢遗民在曹地进行登基。《水经注·河水》:“津之东南有白马城,卫文公东徙渡河,都之。”这个曹邑,一般多写作漕。《括地志辑校》卷三:“白马故城在滑州卫南县西南二十里。戴延之《西征记》云:白马城,故卫之漕邑。”地点在今河南滑县东二十里。一般认为曹为卫之二迁之都,但《史记·卫康叔世家》:“戴公申元年卒。齐桓公以卫数乱,乃率诸侯伐狄,为卫筑楚丘,立戴公弟燬为卫君,是为文公。”卫戴公所立时间不超过一年,即前660年。戴公身亡后,文公正式主政,并明确将楚丘为都。《左传·僖公二年》:“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即前658年,为卫都楚丘的时间。楚丘的地点,《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七,澶州卫南县,“楚邱城在县西北四里。《诗》云,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城冢记》云,齐桓公作楚丘之城,即此也”。一般认为楚丘城也在今河南滑县境内。而卫国第一都朝歌的时间,即前1041年至前658年,共383年。
卫文公在位25年,他“轻赋平罪”“与百姓同苦”,使卫国国力有所恢复。他死后其子卫成公即位,时间长达35年。《史记·卫康叔世家》集解:“《世本》曰,成公徙濮阳。宋忠曰,濮阳,帝丘,地名。”《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狄围卫。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也就是说,卫国第二都楚丘的时间,从前658年到前629年,历文公、成公,共30年。(www.xing528.com)
《史记·卫康叔世家》所记成公之后,有穆公、定公、献公、襄公、灵公、出公、庄公蒯聩、悼公、敬公、昭公、怀公、慎公、成侯、平侯、嗣君、怀君、元君、君角,卫国是在秦统一后唯一保持祀典的国家。自嗣君开始,卫已成为一个城邦国家,仅保留帝丘(濮阳)。《史记·卫康叔世家》《索隐》:“按《年表》,元君十一年秦置东郡,十三年徙野王。”由是,卫国第三都帝丘(濮阳)的时间,自前629年至前240年,共389年。而至君角二十一年,秦二世正式将君角废为庶人。卫国第四都野王(今河南沁阳)的时间,自前240年至前210年,共3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