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奇逢传世著作十多种,通过《中国基本古籍库》检索《孝友堂家训》《四书近指》《读易大旨》《中州人物考》《夏峰先生集》《岁寒居答问》《孙徵君日谱录存》《理学宗传》八书提到“君子”多达1553次之多,虽然会有少部分重复数据,但也还有一些著作没有统计到。
孙奇逢在著述中反复提到“君子”,使之渗透于日常生活。孙奇逢的君子论注重提升人的思想品德质量,是其儒家人格理想寄托所在。难能可贵的是孙奇逢秉持平和宽大的处世原则,不流于意气之争,主张以礼待任何人,待小人亦然。有人问他:“非礼义之人而以礼义来,当何以应之?”他的回答是:“以礼义心应之而已矣。渠即不妥,而饰礼饰义之心,即知是知非之心,转移化导,正赖菩提之手,纵终不能化而悯人陷溺,内省何疚?转一恶人作善人,此莫大之功德,莫轻视之。处人之道,心厚而气和,不独待君子,即待小人亦然。”[14]孙奇逢又说:“大臣当国,须有一段沉深博大之气,不止容君子,并能容小人;不止容小人,并能化小人为君子,才是圣贤心肠,豪杰作用。轻分门户,先横己见,夺小人应得之物,予小人难堪之名,无惑乎彼之无复顾忌,而恣其反噬之毒也。仁人君子有教养之责者,俱宜念兹。”[15]在这里,他提到不仅要能容小人,还要化小人为君子,才是圣贤心肠,豪杰作用。“人谓贤人君子无旦昼之牿亡,憸邪小人亦无夜气之滋息。予曰不然。天理流行,即贤人君子亦有暂焉蒙晦之时,夫子所谓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良心发现,虽憸邪小人,亦有倏然呈露之顷,孟子所谓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此正天命之性,君子亦未能尽得全,小人亦未能剥得尽。人心虽不古,古道犹在人。三王不谬,百世不惑者,此物此志也。君子日达于上,而小人毋流于下者,正须学问之力。”在孙奇逢看来,只要小人肯用力向学,是有转化为君子的可能的。
综上所述,孙奇逢对其君子观的阐述完成了从理论到现实的逻辑过渡。他继承了古圣先贤的君子观,又有自己的发挥,凸显了君子存在的普遍现实意义。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注释】
[1]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81—182页。
[2]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巴蜀书社2012年版,第339页。
[3]司马迁:《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史记》卷六十七,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186页。
[4]张显清:《孙奇逢集》(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83页。
[5]张显清:《孙奇逢集》(下),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85页。
[6]张显清:《孙奇逢集》(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01页。(www.xing528.com)
[7]张显清:《孙奇逢集》(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65页。
[8]张显清:《孙奇逢集》(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87页。
[9]张显清:《孙奇逢集》(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72—373页。
[10]张显清:《孙奇逢集》(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377页。
[11]张显清:《孙奇逢集》(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72—373页。
[12]张显清:《孙奇逢集》(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81页。
[13]张显清:《孙奇逢集》(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81—382页。
[14]孙奇逢著,朱茂汉点校:《语录》,《夏峰先生集》卷十三,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38页。
[15]孙奇逢著,朱茂汉点校:《语录》,《夏峰先生集》卷十三,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8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