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垣君子文化:安贫乐道,坚守正义

长垣君子文化:安贫乐道,坚守正义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0]由于君子安贫乐道,不刻意追求物质利益,不会为了物质利益得失而忧惧,更不会为了物质利益而放弃或损害道德礼义,所以,当司马牛向孔子问关于君子的问题时,孔子回答他:“君子不忧不惧。”所以,君子的勇敢主要在维持正义方面,而与君子相对应的小人,其勇气主要表现于争夺私利。在早期儒家眼中,君子不仅应该是道德典范,而且应该是饱学之士,同时还必须致力于服务社会,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并能够在社会上建功立业。

长垣君子文化:安贫乐道,坚守正义

早期儒家认为,君子不应该将物质利益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7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77]对待名誉地位也不要争抢,要保持谦和礼让,“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78]。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追求的东西不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7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80]

由于君子安贫乐道,不刻意追求物质利益,不会为了物质利益得失而忧惧,更不会为了物质利益而放弃或损害道德礼义,所以,当司马牛向孔子问关于君子的问题时,孔子回答他:“君子不忧不惧。”[81]君子只追求最终目标的一致,而不会在具体小节上附和别人,更不会刻意迎合别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82]“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83]因此“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84]。一个君子可以毫不犹豫地为正义而献身,就是后来所说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所以,君子的勇敢主要在维持正义方面,而与君子相对应的小人,其勇气主要表现于争夺私利。“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85]

在早期儒家眼中,儒者与君子并不是画等号的,儒者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人群,里面既有君子,也有小人。孔子就承认儒者并非都是君子,他对子夏说,希望“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86]这句话至少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儒者不都是君子,二是儒者中应该有相当数量的小人,不然的话,他不会警示自己如此得意的弟子别去做“小人儒”。“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87]这句话则说明“仁”是君子的一种道德追求,但并不是所有君子都具备的道德水准,尤其是当时的“君子”概念比较混乱,君子这一群体其实也比较庞杂,所以,君子中也有不仁的。尽管君子并非都达到“仁”的境界,但仍然与小人有严格的区别,那就是君子中有不仁的,而小人中则没有仁。也就说君子尽管没有达到“仁”,但他们追求“仁”,而小人根本没有“仁”的追求,压根也不可能具备“仁”的特质。在早期儒家眼中,君子之道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普通人修炼成一个君子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君子的最高境界是圣人,圣人就是自己的言行能始终达到君子的标准和要求的极少数人。“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88]就说明这个道理。

从《论语》可见,早期儒家对君子的认知,不仅具有很高的道德期待和要求,而且对才学,尤其是实践能力,服务社会的态度和能力,同样具有非常高的期待。在早期儒家眼中,君子不仅应该是道德典范,而且应该是饱学之士,同时还必须致力于服务社会,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并能够在社会上建功立业。

(作者系黄淮学院天中历史研究所副教授)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694页。

[2]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86页。

[3]李零著:《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80页。

[4]李零著:《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81页。

[5]李零著:《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79页。

[6]李零著:《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82—183页。

[7]张燕婴译注:《论语》,中华书局第2006年版,第105页。

[8]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19页。后文引用版本同。

[9]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52页。

[10]张燕婴译注:《论语》,第59页。

[11]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73页。

[12]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76页。

[13]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98页。

[14]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55页。

[15]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88页。

[16]张燕婴译注:《论语》,第52—53页。

[17]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66页。

[18]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76页。

[19]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9页。

[20]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页。

[21]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79页。

[22]张燕婴译注:《论语》,第70页。

[23]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8页。

[24]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40页。

[25]张燕婴译注:《论语》,第306页。

[26]张燕婴译注:《论语》,第44页。

[27]张燕婴译注:《论语》,第42页。

[28]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64页。

[29]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93页。

[30]张燕婴译注:《论语》,第5页。

[31]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页。

[32]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41页。

[33]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39页。

[34]张燕婴译注:《论语》,第301页。

[35]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50页。

[36]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70页。

[37]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5页。

[38]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94页。

[39]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66页。

[40]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8页。

[41]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87页。

[42]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96页。(www.xing528.com)

[43]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20页。

[44]张燕婴译注:《论语》,第99页。

[45]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99页。

[46]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75页。

[47]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93页。

[48]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02页。

[49]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39页。

[50]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40页。

[51]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40页。

[52]张燕婴译注:《论语》,第37页。

[53]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45页。

[54]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08页。

[55]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27页。

[56]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91页。

[57]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00页。

[58]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18页。

[59]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31页。

[60]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46页。

[61]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84页。

[62]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20页。

[63]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93页。

[64]张燕婴译注:《论语》,第82页。

[65]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84页。

[66]张燕婴译注:《论语》,第307页。

[67]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7页。

[68]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57页

[69]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01页。

[70]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62页。

[71]张燕婴译注:《论语》,第49页。

[72]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07页。

[73]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73页。

[74]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56页。

[75]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56页。

[76]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44页。

[77]张燕婴译注:《论语》,第9页。

[78]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8页。

[79]张燕婴译注:《论语》,第45页。

[80]张燕婴译注:《论语》,第47页。

[81]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73页。

[82]张燕婴译注:《论语》,第199页。

[83]张燕婴译注:《论语》,第82页。

[84]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00页。

[85]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75页。

[86]张燕婴译注:《论语》,第76页。

[87]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07页。

[88]张燕婴译注:《论语》,第29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