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儒家看来,只有才或只有德都难以成为真正的君子,所以君子必须德才兼修。《论语》中说:作为君子不会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为这个社会作贡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49]。千古流芳应该是一个君子的追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50]。但君子与小人不同,君子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从加强自身内在素质的修炼与提升着手,而小人往往借助外在的因素达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51]。由于孔子是德才兼备,积极进取的人,所以仪封人才对他寄予非常高的期望,“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52]。它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身份君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下降,而道德君子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日益提升。
君子不仅诚实守信,坚守道德,而且应该是一个可以做大事的人,建大功业,立大建树,是一个君子的抱负和追求。“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5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54]早期儒家已经在提高修养与追求人生价值之间建立清晰的逻辑关系,建功立业是人生目标,是修养的目的,而提高修养则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55]后人将这种关系总结为“修、齐、治、平”,以修身为起点,最终达到人生的目标,实现人生价值。《论语》中“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56]这句话从今天来理解虽然存在不妥之处,有点轻视具体专业技能的味道,但其本义可能是强调从大处着眼,不要拘泥细枝末节。(www.xing528.com)
由于君子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致力于成就大业,做大事,所以他们一直保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57]。君子不断追求知识和修养的提升,而小人则相反,“君子上达,小人下达”[58]。作为君子,在追求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也同样会遭遇到诸多的困难与挫折,但他们即使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既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也不会放弃道德底线,以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摆脱困境。在一次陷入困境时,子路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回答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59]“君子贞而不谅。”[60]“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