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语》中的君子文化及其影响

《论语》中的君子文化及其影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君子”的解释是“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1]。所以,在《论语》中关于“君子”“小人”的认知上即可明显看到其中存在的分歧。在《论语》中,“君子”词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论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君子”是指的身份君子,如“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在早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道德君子,起码要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德行。

《论语》中的君子文化及其影响

余全有

君子”一词在中国出现很早,而且在历史上也是使用比较频繁的一个词语。“君子”还常常与“小人”相对应,其本义是指生活于上流社会的贵族,而“小人”的本义则是生活于社会底层的贱民。《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君子”的解释是“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1]。《辞源》对“君子”的解释有三种,一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被统治的所谓小人或野人对举”;二是“泛称有才德的人”;三是“妻称夫”[2]。“君子”“小人”这些词汇都不是孔子发明的,“在他之前,人们就使用这两个词。先秦古书,使用很普遍,十三经,几乎每部都有这两个词,子书也很普遍”[3]。上述两种工具书中的解释方法虽有不同,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君子”一开始是指居于统治地位的上层贵族,“小人”则指居于被统治地位的下层人,到后来越来越偏重于道德因素。“君子、小人,古人一直讲,即使到晚清,大家也讲。后世的用法,主要着眼于道德高下,……道德高,是君子,道德低,是小人,这是后起的概念。”[4]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君子”“小人”的内涵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它逐渐由身份和血统为标志的阶级概念,演变为一个以才学和修养为标志的道德概念。而孔子所处时代正是“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转型时期,“君子”“小人”的内涵演变在这一时期也显得尤其明显。所以,在《论语》中关于“君子”“小人”的认知上即可明显看到其中存在的分歧。

孔子将“君子”人格作为安身立命的首要条件,“孔子说的好人,比圣人、仁人低,还有一种,是所谓君子。这对他,对他的学生,是最现实的目标。圣、仁以下的人,可分为两类:君子和小人。君子、小人,儒家最爱讲,不但孔子本人严于君子、小人之分,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也无不强调君子、小人之分”[5]。在《论语》中,“君子”词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但当时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旧的社会阶层在分化、重组,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于是“君子”“小人”的概念也出现外延与内涵的调整。“孔子生活的时代,礼崩乐坏,贵族传统大崩溃,君子的概念,发生大变化。贵族的血统论还在,但界限已被打破,变得有点模糊。”[6]这一时期,旧的贵族阶层不仅逐渐失去对权力的垄断,而且也丧失了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他们既不再是理所当然的统治者,也不再是天经地义的文化和道德表率,他们物质上的贪婪和道德上的堕落甚至使他们成为公众心目中负面形象的代表。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所谓新君子,他们通过学习文化知识,修炼自己的道德情操,通过参与政治,传授文化知识,不仅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而且成为引领知识文化的道德标杆。于是“君子”“小人”的概念便“失焦”,一部分继承了老祖宗贵族身份的人仍然被称为“君子”,另外一部分没有贵族身份却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也被称为“君子”。“君子”无法再做出一个完全统一的界定,概念上的混乱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后人为把二者分别开来,将前者称为“身份君子”,后者称为“道德君子”。《论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君子”是指的身份君子,如“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7]“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8]“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9]“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10]“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11]“‘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上者,恶勇而不礼者,恶果敢而窒者。’”[12]“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13]“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14]这里的“君子”显然是指统治阶层的人。樊迟向孔子询问关于农事的问题,孔子无法也不愿给他解释这些问题,樊迟离开后,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15]这里的“小人”并不是说樊迟道德低下,而是说他问的问题是地位低下的人才去做的事。而《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大多是指道德君子,如“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16]是说子贱是一个道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再如“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17]这里的“君子”显然也是道德君子。与道德君子相对应的道德小人也随之出现,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18]。这里的“小人”显然是道德小人。(www.xing528.com)

在早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道德君子,起码要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德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