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后,“君子”开始逐渐被赋予道德的属性和含义。《论语》是孔子与其学生谈话的记录,仅《论语》一书提到的“君子”就有150多处。
孔子认为,君子是应该处处符合仁、符合义的,不应该做不仁义之事。如《论语·里仁》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宪问》云:“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云:“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孔子认为,作为一个统治者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己的修养品德,才能够“不忧”“不惑”“不惧”。
《论语·公冶长》云:“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侨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雍也》云:“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认为,真正具有君子之风、廉洁正直的人可以跟他共事,不要背叛他。
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结党营私。《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认为凡贪婪之人皆非君子。《论语·尧曰》云:“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子路》云:“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认为,君子绝不陷害别人。如果讨厌一个人可以让他走,但不要陷害他。《论语·雍也》云:“子曰: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论语·颜渊》云:“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述而》云:“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反对只说不做的人,认为那些骄傲的人是不足道的。对一个人不仅观其言,更要观其行。绝不能以其言或说得好而作为推荐某个人的标准。《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论语·里仁》云:“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为政》云:“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子路》云:“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于“君子”的概念,即当国家统治者清正廉明,即可为官为政;如果国家被无道之人操纵,那么就赶快离开,以免受辱。在这方面,孔子有很多论述。
《论语·公冶长》曰:“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魏何晏注:“王曰:南容弟子南宫绦,鲁人也,字子容。不废,言见用。”宋邢昺《疏》引《正义》曰:“此章孔子评论弟子南容之贤行也。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者,此南容之德也。若遇邦国有道,则常得见用在官,不被废弃;若遇邦国无道,则必危行言逊以脱免于刑罚。戮,辱也。以其兄之子妻之者,言德行如此,故以其兄之女与之为妻也。”
孔子认为,国家有道之时,可以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国家无道之时,要装聋作哑。《论语·公冶长》云:“子曰:宁武子。”魏何晏注:“马曰:卫大夫宁俞,武,谥也。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佯愚似实,故曰不可及也。”
《论语·泰伯》云:“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魏何晏注:“包曰:言行当常,然危邦不入;始欲往,乱邦不居。今欲去乱,谓臣弑君,子弑父危者,将乱之兆。”(www.xing528.com)
《论语·宪问》云:“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魏何晏注:“孔曰:谷,禄也;邦有道,当食禄。君无道,而在其朝食其禄,是耻辱。”
孔子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要到危乱之邦,天下有道则出来做事,“无道则隐”,躲藏起来。如果国家有道,你还很贫穷,得不到俸禄,说明你不愿付出辛劳,或者没有能力,是耻辱的。如果国家无道,你能得到俸禄,很富贵,说明你与坏人同流合污,也是耻辱的。
怎样杜绝这种情况,又使自己不受辱呢?孔子《论语·宪问》又云:“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魏何晏注:“包曰:危,厉也;邦有道,可以厉言行也。孙,顺也;厉行不随俗,顺言以远害。”
国家有道,可以直言直行,都不会受到侮辱和伤害;但是国家无道之时,言语一定要谨慎,不要冒犯坏人。但是行为上不要与坏的行为同流合污,就是守住底线,“守死善道”。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