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里在湾里村李家木桥的东北面,北临中沙渚塘,是一个孤立高墩。高墩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80米,相对北侧水田高约3米。四周被中沙渚塘、马西港、落驾港等河流环绕。现存遗址西约500米处的李家木桥,在20世纪70年代土地平整时出土了一个良渚文化玉琮。2000年11月底,又一次土地平整,在推平高墩过程中,推出了大量的陶片、石器等良渚文化遗物,引发了一小部分不法分子的盗掘行为。桐乡市政府和市文物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了盗挖盗掘,暂停了土地平整,对遗址予以较稳妥的保护,并将情况上报省文物局,谋求妥当的善后办法。
2001新地里遗址发掘现场/王健提供
2001年3月21日起,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考古队正式进场实施考古发掘。至2002年1月4日,经过9个多月的发掘,初步完成土地平整范围内的考古发掘工作。
2013年5月,新地里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来自钱明志的讲述。钱明志是这个过程的亲历者。
1973年冬天土地平整,平到李家木桥的西浜头时,郭永年等捡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后来才知是早期玉琮),拳头大小,中间有一圆孔,有点像玉。大家传来传去,谁也不识得。小孩子们便拿去当石头抛白相。刚巧有个文物贩子,到平整现场淘东西,看到了小孩手里的这个“玩具”,便要买。郭永年看到有人出几元要买,肯定是不平凡的东西了,那时乡下几角都是值钱的东西了,更何况几元。便要求加价,贩子也同意了,这下郭就不愿再卖了,他要找人问清楚后再卖。于是托人去识这宝贝,但转了一圈,无人识得。这时,有人偷偷跟桐乡的相关部门汇报了,过了几天,来了博物馆的张梅坤,将其拿回去作研究,郭永年也得到了一些奖赏。但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地里考古方面没有进展。
2000年11月,新地里箱子田改造推土(箱子田是指田的面积很小,又低洼,产量低。),推出了一些小玉器等东西,文物贩子又闻风而来。这个年代的文物贩子已远远超过70年代了,他们嗅觉很灵敏,哪里有土地平整,就会拥到哪。“那天我在崇德镇上,到了夜里十一点多,地场上打电话给我,因为正在推的这块地块是我管的,说推土机推不了了,贩子们越聚越多了,围在推土机四周,有百把个人了。那天又下着小雨,我想视线又不好,万一机器碰倒个人,是大事了,就叫停了。”钱明志对当时的情景还是非常清楚。第二天,有人报告了桐乡博物馆,于是来了几位专家进行了探测,发现有良渚文化迹象,于是推土工作被叫停。
新地里遗址出土文物
以下资料来自百度:
2001年3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新地里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经过上、下半年两期的发掘,至2002年1月,在300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清理墓葬140座及祭祀坑、红烧土营建遗迹等。出土陶、石、玉、骨、牙、木等文物约1800件。除此之外,还清理了多个马桥文化时期的灰坑及春秋、汉、唐、宋等时期的墓葬10座。文化层厚150-250厘米。该遗址东靠圣潭漾,南到马西港、落驾港,西至西浜,北濒中沙渚塘,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为一处以墓地为主的综合性高土台类型的良渚文化中晚期遗址。
2001年7月,新地里被桐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入选2001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获2001~2002年度国家田野考古奖三等奖;2005年4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地里遗址出土玉玦
新地里良渚墓地中大多数为平民墓葬,它们数量众多,排列密集,除少数墓葬外,一般都墓坑较小,没有使用葬具的痕迹,随葬品一般也不超过20件,以陶、石器为主,玉器数量较少,以小件的锥形器和玉管、玉珠最为常见。少数几座显贵者墓葬的墓坑规格远较平民墓大,且明显有使用葬具的痕迹,有3座墓葬甚至还发现使用了棺椁双重葬具的重要现象。随葬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平民小墓,如晚期的M73墓坑长352、宽170厘米,内有明显的长方形葬具板灰痕迹,板灰厚5-6厘米,据板灰痕迹测得葬具内长315、内宽112厘米。出土随葬品60件,其中有玉璧、长达33厘米的刻纹玉锥形器等代表较高身份的玉中重器。同时期M28、M121等大墓也都有明显的大型葬具痕迹,出土的随葬器物也都超出50件,还出土了玉璧、玉钺、神兽纹玉牌饰等玉礼器。(www.xing528.com)
新地里遗址出土玉琮
早段的6座显贵者墓葬虽然随葬品的数量不是很多,但也有同时期平民墓葬中没有的玉环、玉镯、三叉形器、玉梳背等体量较大的玉器出土,M137中还出土了一件玉琮。此外,5座早期显贵者墓葬的东南角还都发现有在墓葬入埋以后有意识埋设的夹砂红陶缸,此种迹象却不见于晚期的显贵者墓葬。不过,新地里西面高土台上许多上层墓葬的填土中都大量掺和了红烧土颗粒,这显然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埋葬习俗。这些迹象为研究良渚时期人们的亡灵观念、埋葬行为、祭祀活动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新地里遗址出土的玉三叉形器
40余个良渚灰坑中,草木灰坑占一定的比例,其中H1位于高土台墓地北部,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20平方米,是草木灰坑中面积较大的。H1的顶部虽然已在土地平整时被推土机推去,残留深度仅20厘米,但仍出土了30余件良渚晚期器物。由于土地平整,H1跟高土台墓地间的地层对应关系尚不能连接,但H1中出土的足面下凹的T字形足鼎跟最上层墓葬中出土的同类鼎形制接近;腹部呈球形、肩部带凸弦纹的双鼻壶也与M2中出土的双鼻壶造型非常接近,而M2为新地里最上层的墓葬之一,由此可推断H1的时代大约跟新地里最上层的墓葬对应。被H1迭压的G1(2)层也为草木灰堆积,该层中出土了刻纹黑皮陶豆等精美良渚文化陶器,还发现了多片带条纹、绳纹、刻划纹的陶片。H1出土的绳纹陶鼎与G1(2)层出土的高直颈折腹壶及带条纹、绳纹、刻划纹陶片等遗物跟传统的良渚文化晚期遗物有着明显的不同,体现出受外来文化影响的迹象。
新地里上层墓葬M23的南端还发现了一个祭祀坑(JKl),坑为圆形平底,直径约42—52、残存深度仅4厘米,坑底中部有一堆放置零乱,经火烧烤过,呈白色或灰黑色的动物骨块,骨块都较小,应为一小兽类动物。也在M8、M83、M126三座上层墓葬中发现了经火烧烤过的骨块,但墓内的骨块个体较大,放置部位也居于墓坑中南部,因此认为他们不是随葬动物的骨块,而是火葬后留下的人的骨块。其中M8的形制特别,为圆形浅坑,坑底中部的骨骼较为零乱,但在骨骼间放置有7件玉石器。此墓位于整个新地里良渚墓地的最东侧,形制与埋葬方式都是良渚文化中首次见到的。
新地里西面高土台墓地的顶部清理了一处人工特意营建而成的红烧土残迹,宽约1.5米的条带状红烧土大致封闭为长方形(虽然南部因延伸贴近民居而未得完全揭示,但已可见明显的转角迹象),南北长约15米,东西宽约8米,中间又有一条条带状红烧土将其分隔开,从而形成南北两个明显的内转角平面。该遗迹西面有5个直径50—70厘米的近圆形红烧土坑,但其余几面条带状红烧土上却都没有发现类似的坑。西距这一红烧土营建遗迹约1米处,又有一拢与它大体平行的独立的长条形红烧土,也应是与此红烧土营建遗迹相关的设施。从这一红烧土营建遗迹的位置与走向分析,应是西面高土台墓地上一种与祭祀相关的遗迹。
新地里遗址出土的各类良渚文化文物总数超过1800(组),其中绝大多数出于良渚墓葬,器类有陶器、石器、玉器、骨角牙器及木器等。
陶器器形主要有鼎、双鼻壶、带盖簋、尊、圈足盘、罐、宽把杯、盆、豆等,已清理的140座良渚墓葬中除早段个别墓葬出土少量的豆外,绝大多数墓葬中都无豆出土。这种对良渚文化墓葬中常见的“鼎、豆、双鼻壶”为主的陶器组合的改变,反映出新地里墓地强烈的地方特性。随葬石器较多是新地里遗址墓葬的又一突出特点,墓葬中出土石器273件,加上地层与灰坑等遗迹中出土的石器,总数超出500件,种类有钺、锛、凿、镞、犁、网坠、砺石、“耘田器”、带把石刀、多孔石刀、“斜把破土器”等。墓葬中随葬的石器种类早晚段有明显的差异,除了石钺、“耘田器”为早晚段都见的随葬石器外,早段墓葬中还往往随葬犁、石镰等生产工具,而晚段墓葬随葬的石器中已不见石犁、石镰这两类生产工具,却常见有石镞随葬。作为一种能够远距离射杀的武器的配件,石镞的大量出土以及替代犁、镰等生产工具成为墓葬中主要的随葬石器,是否也反映着良渚晚期的经济状况或者社会状况的变化?此外,M92和M98还各出土了一件由一个三角形犁尖与两个近长方形犁尾组装而成的分体石犁,这样组装的分体石犁在良渚文化中也还是首次得到确认。对于探讨良渚石犁的演化以及太湖流域以前出土颇多的单面斜刃的大型“双孔石刀”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材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石“耘田器”的大量出土,新地里墓葬与地层中出土的石“耘田器”有30余件。墓葬中
“耘田器”的出土部位并不固定,主要集中在陶器附近,还有多座“耘田器”与陶纺轮(线锤)一墓共出的个例,有的墓葬中“耘田器”与陶纺轮就叠放在一起,似乎表明这两种工具间可能有某种配伍关系。除此之外,地层和遗迹中出土的带有定位刻线的双孔石刀和一些有打击、切割痕迹石料(其中有两件钻芯),则为研究良渚文化石器的加工工艺提供了最直接的实物材料。新地里遗址出土玉器450余件(组),玉器质料除了软玉外,还有叶蜡石、萤石、玉髓、绿松石等。软玉制品玉质精美,有的还保持晶莹剔透的绿色,大件玉器多用此类质料制成。除了少数显贵者墓葬出土少量琮、璧、钺、璜、环、镯、刻纹锥形器、三叉形器、玉梳背等体量较大的玉器外,一般平民墓葬中出土的器物以小件居多,其中锥形器和珠、管出土数量最多。不过,新地里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在制作工艺上也不乏独特之处。M28出土的一件神兽纹玉牌饰用浅浮雕结合阴线刻画的方法雕琢出栩栩如生的兽面形象;H11出土的一件玉鸟个体很小,但方寸之地却将鸟的眼、嘴巴和冠雕琢的形象生动。
2001年7月15日,浙江卫视对发掘86号墓进行现场直播。(附新地理遗址地形平面图,钱明志绘)
新地里遗址,证明了在湾里村这块土地上,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钱明志 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