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木桥分成两个小组:郭东、郭西。以郭姓为绝对多数,只1户沈姓,是从西面的箬帽桥搬迁过去的。
郭家木桥
小河两侧的郭家人家
郭姓,与前面的赵郭里密不可分。据郁震宏先生考证,“赵郭”其实是个复姓。南宋初年,名医郭时义的母亲冯氏,治好了孟太后(宋哲宗皇后)的病。郭家被宋高宗赐国姓“赵”,同时又赐第海宁。赵郭家族从此名满天下。他居住的村坊也就叫了“赵郭里”(郭家被宋高宗赐姓赐第约在1127年至1135年之间。)郭时义,字仲敬。南宋初年的妇科名医。他的远祖是唐朝名臣郭子仪。郭时义的曾祖郭昭乾,字汝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1103―1015)年间从首都开封迁到杭州。比宋室南渡早了一百多年。村上一直有郭氏是唐代郭子仪后代一说,看来也不是空穴来风。
郭家以妇科见长,据说因郭昭乾乐善好施,一次资助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在酒足饭饱后留下了三朵牡丹花。郭昭乾拿起牡丹花一看,上面写着十三个妇科药方。这就是“牡丹十三方”的来历。从此,郭家医术与医名如虎添翼,从北宋一直传承至清代,绵延千年。
郭氏家族便沿着村庄周边的这些纵横交错的小小河道,不断向四周漫延。从郭家木桥到高地上,再到御驾桥的步古斗、石桥头以及御驾桥南堍,挨着这些曲曲折折的河道,两岸有了许多郭氏村庄。(www.xing528.com)
因有皇帝赐姓,郭氏便一直使用赵郭复姓,并以此为荣。但宋后,前面的“赵”字渐渐弃之不用了。
郭家木桥虽都姓郭,但分属两个家堂。曾经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20世纪50年代划分成分时,全村只郭东轮上了一户富农。富农是个老篾竹匠,早年因老婆急症去世,自己一急,脑子也有点不太正常了。但好在手艺没丢,只是脑子变得更简单,整天乐呵呵。每天早上天未亮,就在肇昌桥头的茶馆店住着了,乐呵呵地喝了茶,乐呵呵回家做竹器。篾竹匠整天乐呵呵地做着竹器卖,其他也不去花销,积攒下来的钱便购置了一点点田地。篾竹匠给儿子娶媳妇给的礼金也是郭家木桥最高的,金圆券三亿六千万,但正值刚解放,币值大贬,只隔了一夜,这礼金只可买几盒洋煤头了。因脑子不太正常,文革游斗时,革命小将们给篾竹匠脖子挂了个猪头。他站在留良桥示众,也不恼,依旧乐呵呵地说:“个猪头也好啊,等我站好了,回家可以烧猪头了。”
据现年84岁的郭维金回忆,他小时候家里的风车等农具上都写有三个名字:德山、锦山、润山。郭西的兴发也是从德山、锦山、润山时开始的。据说在造东边的紫金桥时,夯桩的石匠与西边的郭家交好,所以打桩时对着郭家大声喊着号子:吭呦西哟,西横头出个小蹲狗呦西!从此,风向调转,风水大发,添置了土地,购买了农具家当,写上兄弟三人的大名。德山、锦山、润山是郭维金三位曾祖或高祖父的名字。他祖父在他小时告诉他,他们郭西是西边的良家桥搬迁过来的,兴起大概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刚来时是一家人,后生了三个儿子另立门户。而风车上的三个名字是这三个儿子其中一个的后代了。所以对于郭维金来说,郭家有老三家、新三家之分,红白喜事人情来往也不同。
郭家木桥人家以前都集中在紫金桥港北岸,随着人家增多,建房增多,河南岸已形成了东西向齐刷刷的一长排人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