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和航海技术:港口小船的拖曳效果

郑和航海技术:港口小船的拖曳效果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世界各地的航海活动中,因港口地形及气象、水文条件限制,经常会看到用多条小船拖曳大船出入港的记载。驶入虎门最窄处时,他们解雇了所有为我拖曳海船的小船,而事先并未通知我。[29]在明代中国使臣出使琉球的记录中,经常可见小船拖曳大船的行动。[33]从这些记载中可见,以小船拖曳大船的做法,除了进出港口之外,还可以在偏离航线又遭遇逆风时使用。

郑和航海技术:港口小船的拖曳效果

在世界各地的航海活动中,因港口地形及气象水文条件限制,经常会看到用多条小船拖曳大船出入港的记载。如《利相斯基太平洋地理发现记》中记载作者乘船在中国虎门港遭遇逆风,雇了30条小船将所乘船只拖出港口,但当驶入虎门最窄处时,引水员在无风状态下将所有小船解雇,使得大船遭遇搁浅:

1806年2月。“涅瓦”号和“希望”号两艘海船获得中国政府护照后,起锚开航。因为在马口停泊船只多艘,并且刮着凉爽的逆风,所以我用30只船拖曳。

2月10日。深夜我们在虎门旁下锚。我打算利用晚间退潮行进更远些,但引水员的行径阻挠了这一计划。驶入虎门最窄处时,他们解雇了所有为我拖曳海船的小船,而事先并未通知我。因为这时风丝皆无,海船触到了浅滩,这样我不得不在水深5俄丈(9米左右)之处下锚。[29]

在明代中国使臣出使琉球的记录中,经常可见小船拖曳大船的行动。如胡靖《琉球记》中记载使团从五虎门出发时,数百条小船从江中就开始拖曳封舟:

从广石解缆,沿山带河,观者填道,江小舟巨,弗敢扬帆,率梅花所军桨数百小艇于江中,以巨缆牵之,由五虎门出大海,始掀五帆,乘浪如飞,真有一泻千里之势。[30]

封舟在这里遇到的情况,是距离出海口尚有一段距离,必须先在江中行驶,由于船宽江窄,不能扬帆,否则一旦帆借风势,无法控制速度,将会造成危险。所以梅花所官军派出数百小艇,用缆绳将封舟牵入海面,才扬帆高速行驶。而琉球人使用小船的情况则更为常见,例如封舟到姑米山时,当地人曾采取用小船系缆绳牵引的方法,即“过姑米山,夷人贡螺献新,乘数小艇,灭没巨浪中,比至,系缆船旁,左右护驾”[31]。这种系缆护航的方式与《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中国福建船过险滩时,因水流急湍,同行的其他船只采取曳缆方式类似,即“每帮五只方行,经一险滩,则四舟之人皆从尾后曳缆,以缓其趋势”[32],目的是稳定船身,力图使其平稳驶过急流地带。

在琉球一带洋面,当封舟偏离航线,又遭遇逆风,无法回到正常航道上时,也会看到用多艘小船拖曳封舟的做法。明代陈侃出使时,因封舟偏离航线,当地人调动40艘小船,试图用缆绳将封舟牵回正确路径:

时予之舟已过王之东,欲得东风,惟顺夏日,诚不易得也。子复遣夷众四千人,驾小船四十艘,欲以大缆引予之舟……船分左右,各维一缆,迤逦而行,若常山蛇势,亦一奇观也,一昼一夜亦行百余里。[33]

从这些记载中可见,以小船拖曳大船的做法,除了进出港口之外,还可以在偏离航线又遭遇逆风时使用。但从后续来看,这些应急措施也是勉强而为,与风力相比,人力划桨毕竟极其费力且作用有限,如陈侃所说:(www.xing528.com)

人至四千,力亦众矣,不能挽一舟以行,虎贲三千,犹足以成武功,孰谓浮海为易耶?[34]

虽然与自然风力相比,拖船速度较为缓慢,却也是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手段。遇到同样情况的还有张学礼,他在《使琉球纪》中记载,“风逆不能起碇,地方官拨小船百余,牵挽出口”[35]

当封舟到达那霸港时,官府更是动用数百条小船将其牵引入港,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封舟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作为接待中国使臣的盛大礼仪。徐葆光在《六月朔封舟达那霸港,午后奉册至使馆倾国士女罗拜,迎恩亭下口号四首》中,记载了入那霸港时的情形:

迎恩亭下潮初长,百绠争牵万斛船(那霸港口,两炮台夹峙铁板沙四周,封舟到港候潮上,小船数百挽入)。[36]

这种情景给其他使臣也留下过深刻印象,齐鲲曾记载进那霸港时的情形:

独木刳作舟,舟子集千百。其形如喘牛,其声如鸣蜴。自晡迄夜深,牵曳隔咫尺。傍山斜入港,愈进路愈窄。[37]

从中可见小船拖行的艰辛场景。不但接待礼仪如此,当封舟离开那霸港开洋时,也是“小船百余引出港口,琉球官民夹岸送者数千人”[38],体现了对使团的隆重礼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