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茅元仪所著的《武备志》中,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的图卷后来被简称为《郑和航海图》,其图序中说:
明起于东,故文皇帝航海之使不知其几十万里,天实启之,不可强也。当是时,臣为内竖郑和,亦不辱命焉。其图列道里国土,详而不诬,载以昭来世,志武功也。[142]
关于《郑和航海图》的意义和考证,已有许多相关研究,此处不再多加介绍。只看《郑和航海图》及其中文字,与《海道经》中的《海道指南图》,以及此前和之后中国航海书的形态,就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航海科技发生了怎样重要的变化。关于航海书的重要性,正如向达在《两种海道针经》序言中所说:(www.xing528.com)
古代航海家往返于汪洋无际波涛山涌的大海中,对于各地路程远近、方向、海上的风云气候、海流、潮汐涨退、各地方的沙线水道、礁石隐现、停泊处所水的深浅以及海底情况,都要熟悉。航海的人要知道路程远近和方向,是不消说的了;还得知道风云气候,不仅台风飓气,就是平常的风暴、风向不对,也足以使海船大大为难。海流、潮汐也很重要,古代谈到台湾落漈,往往为之色变,即是一例。海船抛舡,怕碰上铁板沙、沉礁,也要知道停泊处所是泥底、石底还是石剑,怕走椗或弄断椗索。所以一定要知道水道、沙线、沉礁、泥底、石底、水深水浅等等。诸如此类,这是一本很复杂而又细致的账,掌握不了,就无从在大海中航行。[143]
而今天所能看到的包括了以上这些内容的航海指南,如明清时期的海道针经、更路簿,主要都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形成的。对比郑和下西洋前后的航海书,能看到其计量精度有了大幅度进步。实际上,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新技术和新思路,给中国航海科技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