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彩旗在船队协作中的作用-《长风破浪:郑和航海技术研究》

彩旗在船队协作中的作用-《长风破浪:郑和航海技术研究》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旗号”是旗与号带的合称。明朝很重视旗号在天子仪仗和军队中的使用,旗手卫就是专门负责旗帜、金鼓等仪仗的队伍。[91]从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所作《纪效新书》里可以看到,这些旗在明朝军队中还具有协调作战的作用。[92]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要在海外体现天子威仪,另一方面又要指挥船队和官兵调度,且出航前准备时间充分,船队中很可能出现制作更精美、寓意更丰富的旗号。

彩旗在船队协作中的作用-《长风破浪:郑和航海技术研究》

西洋记》第十八回《金銮殿大宴百官 三叉河亲排銮驾》中,对于即将启航郑和船队外观有这样的描述:

圣驾已到三叉河,倒竖虎须,圆睁龙眼,只见千百号宝船摆列如星。每一号宝船上扯起一杆三丈长的鹅黄旗号,每一杆旗上写着“上国天兵,抚夷取宝”八个大字。万岁爷龙眼细观,只见另有四号宝船与众不同。第一号是个帅府,扯着一杆十丈长的“帅”字旗,船面前挂了几面粉牌,中间牌上写着“大明国统兵招讨大元帅”,左边牌上写着“回避”,右边牌上写着“肃静”。第二号也是个帅府,也扯着一杆十丈长的“帅”字旗,船面前挂了几面粉牌,中间牌上写着“大明国统兵招讨副元帅”,左边牌上写着“回避”,右边牌上写着“肃静”。[80]

虽然是小说的虚构,但文中所写的郑和船队情景,很可能来自作者亲眼所见的明朝中后期水军情形。这与元末的朱元璋水军很相似,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七月,朱元璋亲征江州时,使用各种色彩的旗号作为本方船队的标识:

船列百余里,涂粉为号,画黑云板旗钉于船尾……旌旗蔽天,衣甲耀日,金鼓之声震于远近。上以所乘船悬大蓝旗于中桅,缯制“奉天”二字于上,悬黄号带于旗端,书云“奉天征讨,纳顺安民”,或以大蓝旗红制“美”字,悬二桅上。[81]

两年之后,朱元璋就是站在悬挂着“美”字的船头,向将士们发出了与陈友谅军最终决战的命令。[82]从文中描述可见,朱元璋军队白船黄号,蓝旗红字,这样五彩缤纷的景象很可能是明朝水军的传统,应当也会出现在郑和船队中。“旗号”是旗与号带的合称。号带是一种用长条形布帛制作的标志,有时悬挂在旗的旁边。朱元璋所乘船的中桅上悬挂着黄号带,上面写着“奉天征讨,纳顺安民”,而小说《西洋记》里设定的宝船上则有三丈长的鹅黄旗号,上面写着“上国天兵,抚夷取宝”,外观上非常相近。

图2-3 《纪效新书》中的明代福船旗与号带[83]

白天根据旗帜指示行船,是古代世界各地通行的做法。[84]当船队中船只数量较多时,还需要根据不同颜色的旗帜加以区分。如《大元海运记》中就记载了将运粮船队分为若干“翼”的情形:

又如元代贡师泰《海歌十首》之三描述:

大星煌煌天欲明,黄旗上写总漕名。愿得顺风三四日,早催春运到燕京。[86]

将大批海运船分成若干单位加以组织,自然是为了便于管理。它们的名称大都来源于今天上海附近的地名,这很可能就是船只当时的驻泊地点。在上文关于大德七年制度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这些船队是用不同颜色的号带区分的,分别是青、红、花、白、黄、黑色。船队的船只在海上航行时,应当就是根据这些号带确定自己所在翼的位置。

图2-4 《纪效新书》中的二十八宿号带之北方星宿[87](www.xing528.com)

明代中后期编撰的《苍梧总督军门志》,记载了当时广东战船上悬挂号带的情形,这种用不同颜色的旗帜代表不同编队的方式,与《大元海运记》中非常相似,可以想象元代海运队伍中许浦圣字翼的“花号”应当都是不同色条组成的号带,与今日各国海军彩色通信旗在外形上有一定相似之处。《苍梧总督军门志》里的各支队伍也是以地域为名,各自将府号制成大字作为标识,文中描述了大旗和号带的长宽数据:

其各船大桅上大旗各随方色为之,南头寨用黄旗,黄红绿带;碣石寨蓝旗,蓝带;柘林寨黑旗,黑带;北津寨黄旗,黄白绿带;白鸽寨白旗,白带;白沙寨红旗,红带。如一号船旗长一丈八尺,阔十三幅,带长二丈;二号船旗长一丈六尺,阔十一幅,带长一丈八尺;三号船旗长一丈二尺,阔八幅,带长一丈四尺;四号船旗长一丈,阔七幅,带长一丈二尺;白艚船旗长八尺,阔六幅,带长一丈。以上俱用官尺,各以前项色布为之,旗上缀以大字,以各府为号,南头“广”字、北津“肇”字、白鸽“雷”字,俱用黑布剪成;柘林“潮”字、碣石“惠”字、白沙“琼”字,俱用白布剪成,字画须六寸大,以便观察。其号带分别如,参将坐船用号带四条,正总坐船用号带三条,哨官坐船用号带二条,其余兵船俱号带一条。其各船尾两傍板用粉地,阔六尺,长一丈,用墨笔大书捕盗,某人姓名,字如斗大,帆上亦如之。书完,用桐油刷之,以免风雨淋坏,使人一见了然。[88]

郑和下西洋时,旗舰和各分船队上的旗号很可能比以上记载的种类更丰富,外形可能也更壮观。明朝很重视旗号在天子仪仗和军队中的使用,旗手卫就是专门负责旗帜、金鼓等仪仗的队伍。如《大明会典》记载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时的情形:

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龙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一居后,俱用甲士三人。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左右。左右布旗六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旗、风云雷雨江河淮济旗,天马天禄、白泽、朱雀、玄武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89]

从《隋书·礼仪志》《新唐书·仪卫志》《宋史·仪卫志》《元史·舆服志》中可以看到,这些丰富的旗型是中国古代天子仪仗的传统制度。[90]到永乐三年,朱元璋登基时的这些旗型被加入明代天子出巡仪仗中。[91]从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所作《纪效新书》里可以看到,这些旗在明朝军队中还具有协调作战的作用。[92]郑和下西洋一方面要在海外体现天子威仪,另一方面又要指挥船队和官兵调度,且出航前准备时间充分,船队中很可能出现制作更精美、寓意更丰富的旗号。

图2-5 明军使用的五方旗之朱雀旗和星宿旗之尾火虎旗[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