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是对自己、他人的心理和行动进行感知和判断的过程,其涉及个人怎样对来自他人、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社会信息进行加工的复杂过程。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考夫考(Kurt Koffka)、克勒(W.Koheler)等德国心理学家就开始关注社会认知现象。社会认知理论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格式塔学派和勒温的场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认知理论。
与本研究相关的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涉及有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认知的特征、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等方面。
(1)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对于外界的认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社会知觉、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三个阶段。社会知觉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对社会客体属性的整体感知,其形成于社会生活,其过程不仅受社会客体所具备的生物、物理特性影响,更受社会性质制约,还要受主体特征影响,如人的情感因素、人格因素、价值观念和动机体系等。由于社会知觉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社会知觉也会表现出错觉现象,如各种刻板印象、光环效应。
社会印象是通过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并保留在记忆中的认知对象的形象。这一阶段对社会知觉阶段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性质比较敏感,同时又受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影响,很容易导致多种心理效应,而这些心理效应又会引起人的社会认知偏差,即社会印象的各种效应,其中较为常见的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社会判断,又被称为“社会思维”,它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收集、取样、选择综合和判断等逻辑推理对认知客体的推理和判断。到这一阶段,社会认知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摆脱认知主体固有的情感倾向、动机倾向以及价值取向等主体因素的制约作用,会更加接近认知客体的真实属性。社会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脱离主体因素的制约,因为在现实中的人类总是具有一定情感、动机和目的。
(2)社会认知的特征
社会认知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具有选择性、互动性、防御性和完整性四个特征。选择性是指在面对刺激时,即便是同等的刺激,每个认知主体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在不同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作用下,认知主体会有意或者无意地选择某一部分信息,而忽略其他的信息。
互动性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知觉主体能影响知觉客体,知觉客体也会反作用于知觉主体,社会认知过程呈现出双向互动的态势。
防御性是指认知主体在认知的过程中会抑制某些刺激,认知主体在不同的主观状态之中,对同样的刺激产生的反应会不相同。(www.xing528.com)
完整性是指在认知的过程之中总希望获取系统的信息,对认知客体产生完整的认知印象。如果获取的信息不完整,那么,认知主体也会通过幻想等方式来添加所缺信息,从而保证所形成形象的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
(3)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多年来,国内外学界对于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总体而言,张淑华、乐国安等学者将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和认知情境。
在认知主体方面,一定的认知主体都具备特定的生理、心理和文化背景,不同的认知主体在同一场景之中面对相同的认知客体可能产生不同的社会认知。一般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来自认知主体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研究表明,认知主体脑神经结构、性别和年龄等生理差异会导致社会认知结果的不同;认知主体的知识结构、情感体验、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动机和需要均会对认知主体的认知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认知主体的文化背景包括认知主体的价值观和社会特征也会影响社会认知。
在认知客体方面,认知客体是具有社会属性和社会意义的社会人、社会物和社会事件。研究表明,认知客体所具有的魅力、知名度、社会地位等因素都会影响社会认知结果。
在认知情境方面,同一认知客体出现在不同的情景中,产生的关注和认知有差异。情境因素对社会认知影响主要体现在空间距离和背景参照系两个方面。人在面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时,由于相互之间关系不同,个人在心理上需要的空间距离是不同的;同时,认知的主体会根据背景环境做出联想,认为在特定情境下,人、物或者事就应该呈现出某种状态,从而影响到我们的社会认知。
“图式”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理论解释人们表达社会信息和处理新信息的核心元素。图式是人们在社会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学习中获得的,其建立是一个归纳、总结、推广的过程,虽然最初建立图式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图式一旦建构起来,就很难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主体会通过各种渠道维护原有图式的正确性,社会认知对新信息的吸收、同化或排斥借助“图式”完成。
总之,从某种程度看,社会认知就是经过社会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认知主体对社会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经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当时的情绪状态等,都会对社会认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说整个社会认知过程都因人而异。同时,社会认知结果还受认知客体的影响,如认知对象本身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也会影响社会认知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