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7.1可以看出,在本研究的第二阶段——基于设计研究范式的实施阶段(Bannan-Ritland,2003),笔者分两个阶段实施了教师职业发展项目。第一阶段,笔者协调了社会可利用的所有人力和教育资源成立了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为期半年;第二阶段,笔者集结了社会上可利用的所有教育和智力资源,通过维系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基于教师日常教学和科研实践的教师职业发展活动。这两个阶段很好地保证了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运行。
1.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针对新的教师职业发展项目的总体目标,第一阶段拟完成以下分阶段目标,以鼓励有强烈教师职业发展愿望的群体教师,在自主、自愿基础上,建立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
(1)将自愿参加项目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形成有明确教学和科研目标的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所有成员分享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及基于共同或相似研究兴趣的日常科研实践。
(2)鼓励个人和集体职业学习,针对共同体成员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提供相对应的教师职业发展活动,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共同体成员动态的职业发展需求。
(3)共同体内形成浓厚的教师群体文化,在浓厚的群体文化氛围中,共同体成员彼此尊重,相互交流各自教学、科研实践,共同从事教学和科研实践。
为实现以上分阶段目标,针对教师职业生存和发展现状以及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即教师想深入学习教育学本体知识以及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特别是国内外英语教学趋势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职业发展需求,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人力和学术资源,特别是利用国外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将共同体的职业学习首先集中在以下内容上:
(1)在国外教育专家和应用语言学专家的引领下,团队内所有成员共同对所教授的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负责,帮助学生实现学业成长。
(2)在集体教学实践中,了解教育学本体知识。
(3)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
(4)了解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www.xing528.com)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以上内容,笔者努力优化社会各种人力、教学和科研资源,最大程度地鼓励教师参与共同体内的自愿分享和合作活动,使共同体所有成员在工作内,以及基于教师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分享交流活动中,将各自理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共同体成员共同负责的研究生教学中,并延展到共同体成员各自的本科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中。
2.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的维系
针对项目的总体目标,特别是针对教师职业发展需求——教师希望通过个人教学科研实践,参与有经验的教师引领的教师团队,在团队内通过与同事的合作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职业发展(见第四、第五章),笔者拟在项目第二阶段,为教师提供浓厚的合作分享的教师群体氛围,尊重、帮助、支持教师的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在项目设计和实施原则的指导下,拟实现以下主要分阶段目标,以维系第一阶段建立的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
(1)鼓励教师集体学习、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推广并应用到共同体成员各自的本科教学实践中;引导教师反思各自教学实践的同时,鼓励教师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人教学实践。
(2)在共同体成员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师的笔者,为他们提供后续支持、帮助和指导。
(3)最大程度地为共同体成员提供各种互动交流的机会。基于共同体成员的日常教学和科研实践,鼓励成员间分享交流教学科研实践,集体解决各自日常教学科研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所有共同体成员都能够彼此支持,在合作分享的集体文化氛围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实践。
为实现以上目标,笔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领、组织、协调和管理社会各方面的智力和教学、科研资源,以促进所有成员在分享、互动交流的群体教师文化中进行个人和集体职业学习。针对不同职业学习内容和职业发展活动,在至今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内,主要进行了集体教学实践与反思活动、笔者引领的个人教学实践和反思、外国专家引领的工作坊反思活动、集体和个人科研实践与反思等四个模块。
虽然这四个模块各自侧重教师职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不同方面,但各个模块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交织进行的。意识到集体合作和平等的互动交流乃是有效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的基石,所以,在所有这些模块的教师职业发展活动中,笔者均协调、组织社会各方面教育和智力资源为教师提供支持性的集体合作文化氛围,支持了教师职业发展活动。
为鼓励共同体内的分享、合作、互动交流的教师群体文化,在每个模块中,笔者有步骤、系统地整合了教师常规化的科研教学实践、相关职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活动,采用了诸如工作坊、集体备课和授课、辅导授课、有指导的个人教学和科研实践、团队成员间合作申报项目、撰写学术论文、教学日志与反思等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