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可见,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引入学习科学领域的基于设计的研究,通过国外研究者在诸多研究领域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展示了这一新的研究范式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首先,两位美国学者——安和艾伦(Ann Brown,1992;Allan Collins,2004)把这一研究范式从航空设计和机械制造等领域应用到学习科学及教育领域。之后,在稳定的研究团体(design-based research collective)的实证研究推动下,这一研究方式被拓展应用到教师教育、情景学习与计算机辅助以及学习科学的方法论等领域。其中,莱勒和萧伯乐(Lehrer & Schauble,2000)通过和教师合作,发展了教师职业学习共同体作为教育干预手段,促进了教师职业发展,提升了教育实践。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一研究范式在国外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自2005年开始,国外这一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引起了我国研究者的关注(张建伟,2005;杨南昌,2006;王文静,2010;展素贤,2010),但与国外研究者相比,我国对基于设计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研究者最初引介该研究范式的理论框架、定义、特点及操作过程,之后尝试性将其应用到信息化教学(万良等,2009;张伟平、杨世伟,2010)、计算机辅助教学(陈维超等,2008)以及小学科学教学(汤跃明等,2010)。然而,在这些研究中,这一研究范式在以外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教育领域未得到广泛应用(展素贤,2010;李朝红、展素贤,2012)。
本研究属外语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考察天津高校外语教师现状和职业发展需求基础上,本研究拟设计、实施、评价新的教师职业发展项目,以适应天津高校英语教师教育实践,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从而有效促进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提升外语教师素质,助推高等英语教育改革在天津地区的成功实施。
本研究重点考察处于天津地区教育场景中的英语教师如何通过个人或集体职业学习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互动交流等职业发展活动获得专业成长。这就要求研究者应清楚处于本地区教育场景中的外语教师的教育实践以及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需求(见第一章),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为外语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师职业发展模式。
然而,在建立有针对性的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过程中,研究者面临的困境在于缺乏可以信赖的足够的实证研究数据:既没有完全掌握处于本地区教育场景中的大多数外语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的可靠材料,也不完全清楚广大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例如:教师曾参与过哪些有效的和针对性强的教师职业发展活动,他们喜欢怎样的职业学习内容和职业发展方式等)(见第三章)。除此之外,在以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真实”的外语教师教育研究领域,面对众多研究变量,研究者遇到了很多问题。也就是,用我们已掌握的在“非真实”实验室环境下,在严格控制多种变量和条件的实验研究以及在社会科学领域发展的定性研究,不能帮助研究者解决错综复杂的实际研究问题。换言之,生活和工作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科研实践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当研究者面对这些因素(即研究变量)的影响时,已掌握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不能帮助研究者探求到有效的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以实现其研究目的。可见,本研究拟设计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模式这一教育干预手段,也是在这种真实、“杂乱”的教育情境中运行的,而在实施过程中又受到无法控制的各种社会因素和很难测定的社会变量的影响,所以,在社会语境中,持久实施这一教育干预的复杂性可想而知。(www.xing528.com)
在面对类似本研究复杂的难以控制的社会语境和研究困境时,一些研究者则建议:为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除了采用相互印证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之外,可采用标准的测试工具或者测试手段,以确保研究结论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应加强与被研究者的合作,而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具备研究者所倡导的这些研究方法的特点。故在从事本研究时,有必要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
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的目的和重点,与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的结果取向性、干预的研究方法倾向、迭代循环的设计研究过程、理论趋向性以及聚焦过程性研究等五个基本特点相吻合。首先,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实施、评价新的教师职业发展项目,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实践,所以具有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的结果趋向性特点,同时兼有该研究范式的教育干预主义倾向。同时,这一研究聚焦拟设计的教师发展项目在本地区教育场景中的实施过程。在动态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驱动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采集、分析数据,从而检测教师发展项目这一教育干预手段是否提升了外语教师教育实践和职业发展。
此外,由于研究者缺乏教师教学科研实践和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可靠实证数据,所以笔者需真实、完整地记载教师参与这类课题研究过程的所有数据,在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动态设计、实施教师职业发展项目,满足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实践。每个研究结论既是之前研究数据分析的结果,同时又成为下一阶段研究设计的基础。可见,即将从事的本研究是由设计—分析—评价—重新设计组成的循环过程,具有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迭代的设计研究过程这一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研究是一个迭代、循环上升的研究过程。
正是由于本研究具有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的以上五个特点,所以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是本研究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换言之,唯有此研究范式才能更好地帮助笔者实现研究目的:立足天津地区外语教育场景,设计、实施基于本地区外语教师教育实践,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有针对性的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故在本研究中,笔者拟采用最符合本研究目的和研究重点的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板南(Bannan-Ritland,2003)的“一体化学习设计框架”指导下,设计、实施、评价新的教师职业发展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