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塔文化教育:金塔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金塔文化教育:金塔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文化教育方面,以散文、戏曲、宝卷及其他民间文学为主体的文学艺术在金塔逐步兴起。以义学、社学为主的学校教育成为金塔教育的一大亮点。最典型的是同治十二年金塔王子庄州同郝遇隆所做的《金塔王子庄州同郝遇龙观风文》:为观风事,照得为政以得人为重,教民以课士为先。文明应象,休征广被于边陲。教育方面,清代,金塔境内的教育形式多样,大体可分为官办和民办两大类。官办教育主要是书院和社学,民办教育主要是义学。

金塔文化教育:金塔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文化教育方面,以散文、戏曲、宝卷及其他民间文学为主体的文学艺术在金塔逐步兴起。以义学、社学为主的学校教育成为金塔教育的一大亮点。

文学方面,主要是散文和金石碑铭。散文以历任王子庄州同的观风文和序记为主。最典型的是同治十二年金塔王子庄州同郝遇隆所做的《金塔王子庄州同郝遇龙观风文》:

为观风事,照得为政以得人为重,教民以课士为先。土气伸斯风俗必厚,人才奋斯教化必隆。查金邑界分玉塞,地近酒泉。南接天山积雪,标文风之秀壮,环黎水清流,挹翰墨之波睹。菁弼之朵毓,知文物之光昌。粤自天锡传徒祭酒,不离经史。廷章建学名儒克振愚顽摩元。王健之碣碑文章未泯,考刘忠宣之流寓风烈堪钦。虽云关塞之邦,久属人文之薮。以故阳关古道,辋川则进酒劝君,都获青骢。杜老则深情送客。他如“戌楼晓角”“群鸟亲人”“束涧遗菴”“夭桃爱我”,凡此胜景,足适吟怀。本分州技陋虫雕学渐蠡测,五游鄂渚,虽分月殿之香,三上燕台,难摘琼林之艳。忆昔读书楚北未展平生,即今游宦河西,敢忘宿志。惟风尘之未息,值民社之初膺,亲法律而弃诗书,文土依然,俗吏拙摧科而勤,抚字宰官犹是。儒生因恩,单父呜琴端资师友,武城学道实启弦歌,纵虏障烽烟敌忾或多旷学而匡虏。耆宿剔离尚抱遗经。盖斯时之兵气将销,即此地之文风可转。是以上台来星使矩绳相引梓楠已尽,拔其尤卡邑厂风檐月旦同操甲乙更乐观。其拔定于五月十一日,扃门出题,试课诗文各一。该生童各抒文机,自备卷幅,夫一椽偃室何防蹑翘而来,百本管城行且舆薇而诵。至于文理则来其顺,不必过高,字画则取其端,最宜脱俗。毋徒抽黄洒白拾牙慧以贻讥。果系嘎玉敲金见胸襟之各别,但称佳唱,必许借观。敢云识遇青萍向薜门而长价,抑愿歌传白雪从郢里以求贤。

此外还有《金塔王子庄州同詹廷镛观风文》,光绪十八年作。《金塔王子庄州同杨秦遇观风文》,光绪三十一年作。《肃州直隶州王学伊课金塔士子文》等。

序记,有高凌汉撰书的《魁星阁序》《公老先生行述序》《蔡公含一七秩寿辰及荣膺大乘传师序》《正道明先生荣膺大乘教传师暨豆孺人灵次序》、萧裕本撰书的《王文第七秩大庆并道行序》、马得芳撰书的《胡沛然先生德行俚言》、郭多鼎撰写的《杜百川先生七秩寿序》、张应麟撰写的《李孺人谢氏八秩寿辰序》等。《魁星阁序》全文如下:

盖文闻神明无私,灵先通字弱水。文明应象,休征广被于边陲。则知下民之修造,无非答神恩之永佑也,为我毛目城上之东南隅之魁星阁,建于光绪五年,迄今二十余载,风雨调残,莫视文明之盛。神像未俱难伸俎豆之城。余世居斯土,身列儒林,荷先圣之教,学神明之默施,跪拜之下心中歉然。原与禀生蔡啟甲募化四境,雇工远方,革故鼎新。补前工之未及,光前裕后,壮一邑之大观。不幸蔡生半途去世,余集众力独行维持,始告成功也。此后则见,神灵赫濯,得展白苹之荐;栋宇灿然,可先斯文之盛。神欣人诚定有朱衣暗佑,祥征瑞应庆律风调。余荒鄙野士,孤陋寡闻,兹当功成告竣之日,即为俚言以序。

光绪岁次壬寅冬月中浣邑庠生云峰高凌汉撰书

土民张家瑞、李斌、胡王清,仲联芳、卢含芬、高云汉等董其事(www.xing528.com)

蔡潼、蔡廷秀塑绘神像、彩画栋宇

金塔遗留的清代金石碑铭较多,有雍正十年(1732年)吏部候选训导杨景震熏沐撰《重修塔院寺序》《重修金塔寺塔院寺》、乾隆二十七年撰写的《夹墩湾开垦田亩碑序》、乾隆五十七年王子庄州同谭乃熊撰写的《创修金塔厅衙门碑记》、灵文润撰书的《仙姑庙灵共记碑文》 《建修庆祝宫碑文》、毛目县知事姚家琳撰的《创修文庙碑记》、马中麟撰的《魏公植望太先生墓志》,还有郝遇龙撰的《重修总圣宫序》《创修金泉书院碑序》《重修西社学魁星楼序》《建修圣母庙序》等。

清代早中期,戏曲也开始在金塔兴起。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陕西乾县秦腔、眉户清唱艺人茹吉祥,外号叫茹七胡胡者流落鼎新,他自拉自唱,能唱多处秦腔折子戏。并且生、旦、净、丑等各角色均由他一人承担,多有人请其唱堂会,最后定居于万年渠(现航天镇西岔村)。其定居后又笼络来多名陕西老乡组成了自乐班,叫“茹七散班子”。因无戏剧服装,仍以清唱为主,也能演唱一些秦腔本戏。到后来,金塔地方群众组织的草台班能随时召集登台表演的有西红戏班、大口子戏班、双桥班、尕保子戏班,高台县艺人冯大净的戏班也常被邀请来演出。演出剧目多以秦腔《铡美案》《烙碗计》《天门阵》等传统戏为主,并配合部分眉户剧相间演出。

教育方面,清代,金塔境内的教育形式多样,大体可分为官办和民办两大类。官办教育主要是书院和社学,民办教育主要是义学。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金塔王子庄州同彭以懋(四川华阳人)在金塔堡城南文昌宫创建柳堤书院。旧址在今金塔南关小学。同治五年(1866年),马文禄攻陷肃州城,白彦虎谋取金塔堡未逞,焚毁城外书院而去。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金塔王子庄州同郝遇龙,同本地岁贡陈豫纳在县城东北隅创建金泉书院。并建起文庙、文昌阁各3间,有郝遇龙《创修金泉书院碑序》留世。金塔清代著名的贤哲胡文炳就曾主讲柳堤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金泉书院改为王子庄官立高等小学堂,共延续33年。光绪中期,金塔境内已办起社学、义学40多所,成绩突出、品学兼优者多入金泉书院深造学习。社学,实际上是县级以下的官学。清代末期,金塔境内有社学24所。石文山房社学,在金东坝仙姑庙旁;全石书屋社学,在金石坝上截;兴贤斋社学,在金石坝中截龙王庙;魁文书馆社学,在金石坝下截沙窝(囤)(屯)庄;蒙养书屋社学,在金西坝小河口屯庄;启文斋社学,在金西坝下截三圣宫庙内;敬修堂社学,在金西坝中截庙内;会源斋社学,在金西坝破营子屯庄;逊志书合社学,在梧桐坝大厨房屯庄;典学书屋社学,在梧桐大坝屯庄;启化馆社学,在梧桐坝上八分屯庄;储才学舍社学,在梧桐坝二截屯庄;明德斋社学,在岔河坝庙侧;映奎小阁社学,在下三塘坝柴门子屯庄;联元书楼社学,在下三塘坝六沟屯庄;崇本堂社学,在天仓头分屯庄;养正堂义学,在天仓五分屯庄;进德斋社学,在天仓二截屯庄;崇正馆社学,在东坝格楞屯庄;修道斋社学,在威虏总圣宫庙内;崇文斋社学,在王子东坝五分屯庄;勉学馆社学,在王子东坝大屯庄;敬业堂社学,在王子西坝四分屯庄;懋修堂社学,在王子西坝头分屯庄。

义学,也叫义塾、学舍,属于民间私塾教育。义学多由当地官吏倡导,社会捐助,大众出力,联合集资而设立,以弥补府、州、县学及书院的不足,倡议“救济”贫寒家庭儿童上学。乾隆二十八年至光绪十年(1763—1884年),金塔县乡民捐资兴办义学共26所,成为本地义学亮点。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向应明创建蒙养义学,校址在三塘坝三上(今东坝乡三上村);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拔贡王起芝创建培英义学,校址在东坝五分(今中东镇屯庄村);乾隆四十年(1775年),武进士孙兆彩创建发英义学,校址在户口坝天生村(今三合乡天生场村);嘉庆十年(1805年),贡生王志昌创建明伦义学,校址在东坝五分(今中东镇屯庄村);嘉庆十年(1805年),王起丰创建养德义学,校址在威虏上号(今古城乡头号村),该义学同治年间被回民军焚毁,光绪十年(1884年),王士含重建;嘉庆十年(1805年),王殿卿创建育贤义学,校址在西坝三上(今中东镇三湾沟村);嘉庆十二年(1807年),王克勤创建萃英义学,校址在三塘坝(今东坝乡下黑树窝村)。同治年间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张春年重建;道光三年(1823年),王作斌创建修德义学,校址在西坝蔚仙(今西坝乡金马村);道光三十年(1850年),谢生明创建启迪义学,校址在东五小坪(今中东镇谢家墩村);咸丰三年(1853年),丁汝华创建养才义学,校址在天夹营五分(今天仓乡上五分村);咸丰四年(1854年),魏天惠创建养善义学,校址在天夹营头分(今天仓乡常丰村);光绪元年(1875年),介宾赵全创建养蒙义学,校址在东坝四分(今中东镇中五村);咸丰五年(1855年),蔺秀才创建养蒙义学,校址在营盘中杰(今天仓乡营盘村);同治十年(1871年),王毓麟创建崇正义学,校址在东坝上三分(今中东镇上三分村);光绪四年(1878年),武生罗宗武创建进德义学,校址在东坝二分(今西坝乡二分村)。清代毛目县义学共16处。义学设备十分简陋,房舍多以古庙宇代之。义学多有学田地,俗称义学地。各义学多寡不一。义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今日学校之课堂教学迥异,无特定的课程设置,也无年级分别。入学蒙童先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言杂字》《五言杂字》,进而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等。学习方法以自学背诵为主,多为师哥教师弟,师傅只给必要地辅导解释和检查督促。遇有大比开科之年,参加考试以求功名。

清代,科举考试主要分为三级,即院试、乡试、会试(加殿试),习惯上叫作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清时,金塔为王子庄分州,直隶于肃州,仅有书院一处。每逢考试之年,金塔士子齐赴肃州贡院,会同贡生、监生、廪生各种生员一场会考。金塔与肃州系在一榜混合,录取可以吃国家皇粮的生员二十名,增加录取生员二十名,三年内考取两次。岁考,取文生二十名,武生十五名。科考取文生十二名,再至酉年逢拔贡场,肃州与金塔合出拔贡生一名。金塔县柳堤书院秀才陈豫讷,就是清朝同治年间当地有名的岁贡生。每逢三年乡试与肃州同,不分地域。有清一朝,金塔共考取文庠(文秀才)148人,武庠(武秀才)95人,贡生36人:梁文斌,乾隆二十年岁贡;李枝春,乾隆癸酉科拔贡;王起芝,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科拔贡,任直隶州州判;张傅纶,嘉庆乙亥科贡生;刘文蔚,嘉庆乙亥科贡生;梁肇魁,道光二十年岁贡,主讲柳堤书院,山长;王志昌,咸丰元年岁贡;何候,同治癸酉科岁贡;殷希仁,同治癸酉科岁贡;曹兴孝,同治癸酉科岁贡;顾廷选,同治十二年岁贡,主讲柳堤书院;陈豫讷,光绪元年乙亥科岁贡,任平远县学正,见《甘肃通志》有传;闫发章,光绪科岁贡;赵克昌,光绪九年癸未科岁贡;王国定,光绪十六年庚寅科岁贡;段凤鸣,光绪十二年附贡;闫镛堂,光绪十八年壬辰科岁贡,充酒泉书院掌院;陈怀祖,光绪科附贡;梁希鸿,光绪二十年甲午科岁贡,充文昌宫斋长;马昭瑞,光绪科附贡;郝鸣谦,光绪二十二年丙申科岁贡,任平凉府学正;曹绳函,光绪二十二年丙甲科岁贡。任甘州府张掖县学正;盛翰章,光绪科附贡;梁如鸿,光绪科附贡,充文昌宫斋长;任文炳,光绪科附贡;宋鸿入,光绪科附贡;任翰章,光绪科附贡;殷中伦,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岁贡,任平凉府县学训导;张肇铭,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科岁贡;王莅廷,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科岁贡,充酒泉书院掌院;白文蔚,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科岁贡;段荣先,光绪三十一年乙已科岁贡;顾伯恺,光绪三十一年乙已科岁贡;崔怀宗,宣统元年乙酉科恩贡;刘怀基,宣统元年乙酉科恩贡;李含德,宣统元年乙酉科恩贡。举人8人:李世祥,乾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大挑一等任锦屏县知县;苗生机,乾隆四十四年己亥科举人,任周至县教谕,见《甘肃通志》有传;田生惠,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举人,候铨知县;王储英,乾隆五十九年甲寅科举人,大挑二等,历任合水、巩昌、武威、洮州、安定、定西等县学正,见《甘肃通志》有传;胡文炳,道光二十七年己酉科举人,任湖南汇同县知县,见《甘肃通志》有传;王曰卿,咸丰元年辛亥恩科举人,大挑一等知县;白玉官,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举人,大挑二等知县;顾维熙,光绪十四年戊子科举人,主讲金泉书院。进士2人:孙兆彩,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武进士,选授殿前二等侍卫;王有德,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科文进士,任山西榆次县知县。

清代后期,近代教育开始在金塔兴起。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书院、义学、社学为学堂。各府州县设立学堂,省城为大学堂,府地为中学堂,州县为小学堂。此后,废科举、兴学校,新式学堂遍及城乡各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金塔县金泉书院改名为王子庄官立高等小学堂,设正副教习2员,招收学生20名,修业3年。另有初等小学堂7所,各有教习一员,学生多寡不定。宣统二年(1910年),金塔设置劝学所,设所长一人,以代理斋长之职。主要是对中学堂、高等小学堂和初等小学堂的教育进行管理。建立图书馆、通俗演讲所等机构,实施社会教育,组织民众识字、补习文化。在学制与课程设置方面,也按照近代教育的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将小学教育分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两级,其中初等小学堂学习5年,高等小学堂学习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