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时的人口:河西地区人口密度超过1人/平方公里

西汉时的人口:河西地区人口密度超过1人/平方公里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巩固河西边防,有效地将新开之地迅速纳入郡县统治体系之下,汉武帝在河西“设四郡、据两关”的同时,开始向河西地区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并逐步建立完善县乡里基层组织。《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全国103个郡国的户口,其中包括酒泉郡人口数的记载。当时河西共有人口280210。这是西汉末平帝元始二年(2年)的人口数。酒泉郡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1人。王莽时期,甘肃人口大幅下降。

西汉时的人口:河西地区人口密度超过1人/平方公里

武帝元狩二年(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河西大败匈奴,斩首4万余级,降汉4万余人。说明当时河西至少有8万人。后汉武帝将匈奴浑邪王及其所率的4万余众安置于陇西、北地、上郡、五原、西河五郡,置“五属国”以处之,河西地区出现了“空无人”的局面。为了巩固河西边防,有效地将新开之地迅速纳入郡县统治体系之下,汉武帝在河西“设四郡、据两关”的同时,开始向河西地区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并逐步建立完善县乡里基层组织。

关于向河西的移民数量,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史记·匈奴列传》:“是后匈奴远循,而漠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

汉书·平准传》:太初元年(前104年),“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但这次屯田实边的60万人不只到河西。“河西则指武帝所设四郡,即使以四个地域平均分配,河西亦应有田卒15万人”。

《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从上面三次有数字记载的移民来看,“西汉前期向河西的移民不下40万”,而酒泉一带至少也有10万移民,会水的移民应该在1万人左右。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是元狩四年(前119年)冬,“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此次移民虽未提及河西,但有研究表明,这时原“会稽”二字系衍文,而移民地区则包括河西在内。

此后,汉朝又陆续向河西移民。当时迁往河西者,“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抱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家属徙焉”。汉代河西的编户,基本上就是由这些人组成的。史载,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将作大匠解万年因“妄为巧诈”,奏建昌陵未成获罪;故关内侯陈汤既与谋其事,又妄言惑众,“于是汤与万年俱徙敦煌”。这些获罪的官员,往往是举家甚至举族迁徙而来的。

招徕流民到河西安置的情况在居延汉简中也有反映。如:(www.xing528.com)

简15.言流民三月三日发觻得,至表 E.P.T59:623

本简出土于汉甲渠侯官遗址破城子,上下均残缺。从简文看应是甲渠候官的中呈文书,大意是说某年三月三日有一批从觻得到表是的流民经过。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到流民出发的时间、地点和目的地,可见他们不是漫无目的四处漂泊的流民,而是政府有计划招徕或强制迁往河西的。此外,新出居延汉简中还有“三千四百八十五人敦煌郡”的残简( E.P.T65:450,与其同出的纪年简绝大部分集中在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至新莽时期,故本简或亦属西汉后期。简中前往敦煌郡的“三千四百八十五人”可能也是发配到该地的“徙民”。

汉简中还有很多押送囚徒到河西某地的记载。如居延汉简有:“山觻得二人送囚昭武,四月旦见徙复作三百七十九人……”( H34.9+H34.8),可见囚徒之多。敦煌马圈湾汉简有“送囚效谷”(D118A)、“富昌队长宋恭,送囚龙勒”(D266)、“送囚诣官”(D1626)等。这些刑徒或驰刑徒,除了戍守边塞外,还被广泛用于筑城、屯田、修桥、治道、伐茭、运输、日迹、候望、投递邮书和其他各种劳役,而且数量很大。

经过汉武帝对河西的大规模经营,有大量内地移民迁入,许多退役的戍卒也携家带口留居河西,从而使会水人口迅速增加,会水一带地广人稀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汉书·地理志》记载了全国103个郡国的户口,其中包括酒泉郡人口数的记载。《汉书·地理志》载:武威郡户17581,口76419;张掖郡户24352,口88731;酒泉郡户18137,口76726;敦煌郡户11200,口38335。当时河西共有人口280210。这是西汉末平帝元始二年(2年)的人口数。颜师古注:“汉之户口,当元始时最为殷盛,故志举以为数也。”可以看出,当时酒泉郡在西汉末户口“最为殷盛”之时,人口达到11万多,按当时的九县平均,每县1.2万余人。酒泉郡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1人。这个人口密度在当时全国属最低,真可称得上是“地广民稀”了。

王莽时期,甘肃人口大幅下降。因改制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混乱以及官僚、地主、豪商“缘而为奸”,肆意剥削、压迫人民,“使农商失业,食货阻废,民人到涕泣于市道”,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使人口不断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