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麻子 主要分布于陕北、陕南,榆林种植面积大,延安次之,春播常与其他作物间套混作,利用闲散地块纯种,耕作粗放。陕南集中于高寒山区,秦岭山区种植较多,常与玉米间套混作。
小麻籽抗逆能力强,有苗就有收。1986年全省种植27万亩,总产6760吨。1990年种植26.8万亩,总产10760吨。以后仍有种植,但无足轻重不被重视。
(二)蓖麻 1987年陕西省库存蓖麻品种资源28个。各地均有零星种植,延安北部较为集中,常利用田边隙地春播点种。
2001年市场急需,铜川、商洛、延安、榆林、安康大种蓖麻,品种有晋蓖1号,汾蓖7号,榆林农家种秃头1、2、3号及恩特2号等。有的地方还成立蓖麻协会。当年全省种植3.8万亩,总产3700吨。2002年扩大到6.2万亩,总产1万吨。2005年有收购3万亩产量的订单,每公斤3元。2012年榆林市种植蓖麻12万亩,亩产126.5公斤,品种有晋蓖2号、塔穗蓖麻,分布在绥德、子洲、吴堡、清涧等县。
(三)胡麻 主要分布在榆林长城沿线和渭北。分纤维型、油用型和两用型。陕北栽培多油用型,麻籽含油量39%~49%。
1986年全省种植16.1万亩,总产3361吨。1987年省农科院特作所引进100多个品种试验,筛选出宁亚10号、神亚1号在全省推广。1988年榆林地区种植胡麻12.5万亩,宁亚10号占35%,亩产47公斤。
1990年宝鸡市开发胡麻产业,面积增加较多,当年全省种植胡麻27.53万亩。1991年种植54.89万亩,其中宁亚10号占40万亩。吴旗县引种宁亚10号1000亩,亩产126公斤。2012年榆林种植宁亚10号15万亩,亩产73公斤。
胡麻适应性强,栽培条件差的地区种植亦有收成,3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一般条播行距20厘米左右,亩用种量3~4公斤,注意施足基肥,追肥效果差。省农科院总结胡麻栽培技术为改老品种为新品种,改不施肥为科学施肥,改稀播为合理密植,改撒播为机条播,改晚播为适期早播。
(四)向日葵 向日葵分食用、油用、中间型三种类型,分布全省,榆林面积大。陕西省库存向日葵品种资源44份。1986年全省种植21万亩,总产1.4万吨。1990年全省种植26.97万亩,亩产72公斤。(www.xing528.com)
向日葵面积受市场需求影响变化大。1991年种植46.6万亩,多食用型。2012年全省种植40.31万亩,亩产120公斤,其中榆林市32.82万亩,占全省81.4%。2015年全省种植46万亩,亩产115公斤。
1991年调查食用型品种有三道眉、黑老鸹、大马牙和长岭大嗑;食用杂交种有RH118、RH3708、RH3148、765C、2103、LD2103;油用型有派列多维克、沈葵杂1号。中间型有匈牙利4号、白葵3号、北葵15号、白葵杂1号、辽葵1号等。
1987年省种子公司引进美国G101油用型三系杂交种,在榆林试种亩产172.4公斤。1988年品比试验亩产180.5公斤,增产13.6%。1989年区试亩产237.4公斤,增产24.6%。1991年全省种植3.17万亩,亩产150公斤。1993年推广10万亩,1994年达到30万亩,省内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700亩。1995年种植35万亩。发展杂交油葵存在的问题是种价高,繁育成本大,种子空秕率高达30%以上。
2003年后又引进油葵杂交种秦丰801-803、利马349、澳油S31(33)、KWS203、利马17445L。
向日葵北方4月下旬到5月中旬春播,陕南6月中旬前夏播,条播点播,亩留苗1500~2300株。4~14叶现蕾前中耕施肥培土防倒,现蕾到开花及时打杈使养分集中主茎花盘。
(五)荏子 通称白苏,种子含油38%,1987年普查陕西省保存荏子(含芸芥)品种资源55份,品种有黑荏和灰荏。荏子分布全省,渭北旱原、陕南山区有种植习惯。洛南县年种植5万~6万亩;1998年旬邑县麦茬地育苗移栽2万亩,1999年又引进韩国荏子种植3.7万亩,平均亩产74.2公斤,最高亩产121.3公斤。荏油多自食,发展缓慢。
荏子喜温暖向阳,可直播或育苗移栽。4月下旬播种,麦收后移栽。适栽于疏松肥土,亩万株左右。荏子野生性强易成活,应注意中耕除草、施肥防虫。成熟后易散落,应及时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