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膜玉米 1986年陕西省种植地膜玉米900亩,2000年达到276.4万亩,15年累计推广1640.39万亩,平均亩产351.4~511.7公斤,亩增产137.2~235公斤。1988年推广玉米地膜拱棚育苗移栽2.1万亩,2000年达到210万亩,13年累计推广1630.7万亩,平均亩产191.4~350.1公斤,亩增产84.4~128.9公斤。
1991年3月,省政府印发《关于认真实施1991年“温饱工程”的通知》,要求促进粮食生产,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确定每亩给予一定数额的地膜补贴(各地不等,10元左右),当年促进种植地膜玉米81万亩。2004年以后,省财政对种植地膜玉米农户给予每亩10元地膜补贴,每年补贴3500万元。
(二)地膜小麦 1983年商洛地区农技站进行过小麦覆膜栽培试验,由于技术不成熟,小麦生长后期倒伏严重,试验不成功。1996年省农技推广总站从甘肃引进覆膜穴播和垄顶覆膜垄侧种植小麦技术,当年在渭北旱地秋播地膜小麦585亩,亩产377.6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100.8公斤。在榆林春播地膜小麦611亩,亩产112.9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47.9公斤。1997年秋播地膜小麦26.5万亩,平均亩产295.7公斤,亩增产91.5公斤。
1998年8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在全省大力推广地膜小麦的通知》,当年秋播地膜小麦248.9万亩,平均亩产201公斤,亩增产76.7公斤。1999年秋播地膜小麦400.7万亩,平均亩产223公斤,亩增产78.2公斤。2000年面积下降,秋播地膜小麦284.7万亩,亩产239.9公斤,亩增产75.7公斤。2001年后由于地膜小麦成本高、增产不增收、残膜污染环境、取消补贴以及技术缺陷等原因,不再推广种植地膜小麦。(www.xing528.com)
(三)地膜薯类 主要指马铃薯,也包括红薯。马铃薯粮菜兼用,被列入“温饱工程”补贴作物。地膜覆盖可提早半个月左右上市,市场价格好。1992年蓝田县在秦岭北坡种植地膜马铃薯4875亩,亩产鲜薯2679公斤,亩增产1407公斤。1997年全省发展地膜马铃薯15.12万亩,亩产鲜薯1415公斤,亩增产448公斤。1998年全省地膜薯类45.14万亩,其中马铃薯29.9万亩,亩产鲜薯1811公斤。1999年地膜薯类88.79万亩,其中马铃薯76.86万亩,亩产2534公斤。2000年地膜薯类93.52万亩,其中马铃薯87.15万亩,亩产2143公斤。2015年全省地膜马铃薯125.3万亩,亩产鲜薯2156公斤。可见面积逐步增加,亩产稳定提高。
(四)地膜水稻 1996~1999年曾进行过地膜覆盖水稻试验,全省种植地膜水稻4340亩,富县牛武镇管头村种植地膜水稻120亩,平均亩产643公斤,亩增产122公斤。地膜水稻插秧后地温高,分蘖早,分蘖多,可早成熟2~4天,但水田一般不需要增温保墒,覆膜插秧不方便,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稻农不接受,未普遍推广。
(五)地膜豆类 陕北地区推广地膜玉米的同时,常利用膜侧种植大豆和绿豆。2002年陕北种植地膜豆类10.6万亩。2003年绿豆出口价格高,刺激了生产。2004年省农业厅将大明绿豆双沟覆膜栽培技术列入项目扶持,全省种植地膜豆类13.36万亩,大豆亩增产47公斤,绿豆亩增产68公斤。2005年陕北种植地膜大豆40万亩,亩产大豆82公斤,亩增13公斤,种植地膜绿豆90万亩,亩增产30公斤。2009年甘泉县种植地膜绿豆1.8万亩,亩产68公斤。2011年省农技总站将地膜豆类列入高产创建项目,种植垄沟覆膜大豆4.4万亩,垄沟覆膜绿豆1.19万亩,大豆亩产206.2公斤,绿豆亩产102.4公斤。2012年后因缺少项目支持,地膜豆类未再推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