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种指数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1986年陕西省耕地面积5385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7017万亩,复种指数为130%,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产值结构比为73.2∶26.8。1985年开始国家进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购销政策,扩大市场调节,缩小计划管理商品,扩大农民自由出售农产品范围,陕西省复种面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渭北、陕北一些地方引导农民增种抗旱性强的谷糜、红薯、高粱等作物,榆林建设60万亩商品粮基地;陕南扩大杂交水稻和油菜种植面积,山区发展地膜玉米,汉中盆地实施大米工程;关中东部扩大麦棉间套,建设大荔县10万亩商品棉基地。1992年全省复种指数达到140%。
1992年以后,由于粮食出现结构性过剩,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实际收益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产值结构比变为58.4∶41.6。1992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放手发展多种经营的通知》,规定粮、棉、油、蚕茧、烟叶等产品由国家计划定购外,其余农产品全部放开经营多渠道流通,引导农民增种经济作物,渭北、陕北兴起苹果热,果区农民减粮种果比较普遍。1995年省内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面积较上年减少464万亩,复种指数下降到130%。
粮食面积减少、总产量连续波动下滑引起国家警觉,1996年国务院决定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同年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米袋子”工程的意见》,提出稳定粮田面积,把关中灌区、渭北旱原、汉中盆地、陕南浅山丘陵区、长城沿线风沙滩区作为开发重点,从水利、肥料、改土、良种、植保、管理、农机化等方面采取配套措施,集中抓“吨粮田”“双千(亩产量过千斤、收入过千元)田”“旱作农业高产田”建设,形成规模生产能力。1996年省政府还出台《陕西省粮食技术改进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粮食经营环节每公斤提取1分钱作为技术改进费,用于粮食生产技术改进工作。省上安排155万元,市县按1∶1∶1配套用于1600万亩玉米、1500万亩小麦高产开发。确定随农业税对耕地和园地征收地亩农业税,每亩2~5元,设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1996年全省粮食作物面积增加到7166万亩,复种指数提高到142%。陕南稻茬小麦、油菜面积上升,关中东部麦棉套种、棉瓜、棉菜套种增多,渭北、陕北秋油小杂粮面积扩大。陕南和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非苹果优生区群众退出苹果种植毁园种粮。1997年因旱灾部分地区秋田未能按计划下种,复种指数下降到136%,1999年复种指数又提高到146%。2000年以后,陕北、陕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耕地面积减少,粮食面积虽无太大增加,复种指数仍有提高。(www.xing528.com)
针对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效益低的情况,2004年4月省农业厅印发《关于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要求组织好良种补贴,恢复扩大水稻、小麦、地膜玉米,扩种夏大豆、增加陕北小杂粮、薯类等作物面积。当年又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征收农业特产税,对一部分粮食主产县进行粮食直补,当年粮食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320万亩,复种指数提高到154%。2005年全省取消征收农业税,复种指数提高到157%。2006年以后农业政策基本稳定,惠农政策还有增加,除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外,各年度复种指数基本稳定在145%以上。
表4-1-1 陕西省1986~201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复种指数表 单位:万亩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