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病虫
小麦条锈病 曾于1958年、1959年、1960年和1964年在关中和陕南严重发生。1985年以后又有发生,采用粉锈宁药剂防治后未出现大范围流行。1990年关中地区大流行,发生面积约800万亩。4月上旬始见病叶,4月中旬迅速扩展流行,4月下旬感病品种田间病叶普遍,后期旗叶见病。采取三唑酮药剂防治,大部分地区病害得到控制。1991年、1992年条锈病年发生面积600多万亩。1999年、2000年条锈病仅在汉中地区零星发生。2002年关中和陕南大面积流行,发生面积950万亩,2003年、2004年条锈病年发生面积800余万亩。2015年发生面积530万亩,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策略,秋播药剂拌种,春季点片挑治,小麦抽穗期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酮等药剂喷雾防治,基本控制危害。
2004~2010年,全国农技中心安排陕西省在陇县、太白、凤县、宁强、山阳、镇安、旬阳7县进行小麦条锈病越夏菌原勘测。2008年8月27日、9月3日分别在海拔1650米的凤县双石铺镇马场村、海拔1520米的凤县三岔镇石山坪村小麦自生麦苗上发现小麦条锈病越夏菌原,证明小麦条锈病菌在陕西部分地区可以越夏。
小麦白粉病 在秦岭北麓和渭北原区常发重发,全省年发生面积600万~800万亩。采取秋播药剂拌种、小麦抽穗期三唑酮等药剂防治取得较好效果。
小麦赤霉病 陕南汉江流域和关中川道灌区为常发区,全省年发生面积150万~200万亩。2012年后发生面积扩大、程度加重,年发生400万~500万亩。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主动出击、见花施药”,用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等药剂防治,可有效控制危害。
小麦病毒病 包括小麦黄矮病、丛矮病,多发生在韩城、合阳、蒲城等旱原地区。全省年发生面积50万~100万亩。冬春温暖干旱年份发生重,1999年全省发生400多万亩。通过防治蚜虫、叶蝉、飞虱等传毒媒介可减轻危害。
小麦吸浆虫 历史上曾有几次较重发生、危害成灾,1957年基本得到控制。1985年扶风太白乡、长安大兆、樊村等地局部出现猖獗危害,太白乡长命寺村因吸浆虫危害出现2000亩小麦不结籽。1985年秋至1986年春淘土普查,全省有51个县区的899个乡发生1083万亩,亩虫口12万头以上达到防治指标面积387万亩,其中亩虫口460万头以上的严重面积26万亩。经采取“主攻蛹期,补治成虫”的防治策略,用甲敌粉、1605粉防治,有效控制了危害。1988年全省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下降到580万亩。2000~2009年,年发生面积100万~150万亩,防治60万~80万亩。2010年富平、秦都等地出现成灾田块,吸浆虫进入新一轮暴发期,发生200余万亩。2011年在富平、临渭、华县、渭城、秦都、长安等26个县区发生300余万亩,亩虫口30万头以上达到防治指标100万亩,亩虫口100万头以上的重发面积20万亩。
2012年全省发生848万亩,亩虫口30万头以上达防治指标249.8万亩,亩虫口100万头以上54万亩、300万头以上20多万亩、500万头以上10万亩。采取“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防”策略,用毒死蜱、菊酯类喷雾,重发区抽穗初期、扬花前各防一次,轻发区扬花前防一次,基本控制危害。2015年发生315万亩,虫口密度明显下降。
小麦蚜虫 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三种,麦二叉蚜多发生于渭北旱原和关中东部,传播黄矮病毒能力强;麦长管蚜多发生于关中平原和川道地区,传毒力次之;禾谷缢管蚜多发生于村庄、园林附近和沟壑生长茂密的麦田,传毒力弱。1986年小麦蚜虫发生面积700多万亩,1995年发生800余万亩,2000年后发生面积逐年增加,程度加重,年发生1000多万亩。2015年偏重发生,达1357万亩,始盛期在4月中旬,百株蚜量424.6头,蒲城县最高达50000头。抽穗期开展“一喷三防”(杀虫剂、杀菌剂与叶面肥混合喷雾防虫、防病、防早衰),控制了蚜虫危害。
小麦红蜘蛛 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两种。前者多发生于关中灌区麦田,后者多发生于渭北旱原和丘陵沟壑区麦田。年发生面积800万~900万亩。1998年大发生,达1100万亩,渭北旱原严重,3月中旬蒲城、合阳百株螨量5000~6000头,严重田块达10000多头。以后年份未出现大的危害。
(二)玉米病虫
玉米大、小斑病 1990年前后年发生80万~100万亩,2000年以后,随着先玉335、正大12等玉米品种推广,比较抗病的中单2号、陕单9号、户单1号种植面积减少,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加,2001年发生261万亩,2005年发生540万亩,2010年后年发生600万~700万亩,2011年较重,发生面积778万亩。
玉米矮花叶病 局部发生,起伏不大,年发生60万~70万亩。
玉米丝黑穗病 零星发生,年发生40万~50万亩。
玉米螟 陕西各地均有发生,1990年前后年发生面积400万~500万亩。2000年以后,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年发生600万~800万亩。2014年发生947万亩,减产3万余吨。
双斑长跗萤叶甲 1999年8月武功县玉米田首次发现,2000年玉米田点片发生,以后逐年加重。2015年发生500余万亩。但危害不大,防治不难,成虫迁飞需联防。
玉米蚜虫 常发性害虫,起伏不大,年发生250万亩左右。(www.xing528.com)
玉米叶螨 局部发生,年发生100余万亩。
(三)水稻病虫
稻瘟病 1986年发生100余万亩,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处理种子,减少菌源基本控制流行。2000年后水稻面积减少,年发生60余万亩,2015年发生80余万亩。
稻纹枯病 年发生80万~100万亩,2013年较重,发生120万亩,减产2500余吨。
稻曲病 年发生50余万亩,2010年后加重,年发生80万~100万亩。
水稻二化螟 年发生60万~110万亩。2012年较重,发生131万亩。
稻纵卷叶螟 年发生30万亩左右,2008年后有所加重,2015年发生60余万亩。
稻苞虫 年发生60万亩左右。
稻飞虱、稻蝗 年分别发生40万亩左右。
(四)马铃薯病虫
马铃薯早疫病 年发生60万~100万亩。榆林市2010年发生重,发生面积118万亩,占种植面积的40%。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田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的流行性病害,年发生150万~200万亩,占种植面积30%。陕南5月中旬、陕北7月上旬始发。
马铃薯病毒病 年发生20万~30万亩,陕北较重。
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 年发生100万~150万亩,陕北较重。
(五)其他粮食病虫
大豆有锈病、霜霉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大豆食心虫、蚜虫、豆荚螟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谷子有白发病、黑穗病,粟灰螟。高粱有丝黑穗病,蚜虫。荞麦有立枯病、霜霉病、斑枯病、病毒病,钩翅蛾、蚜虫、蓼龟象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