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省志·农业志:通过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

陕西省志·农业志:通过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机械直接把秸秆翻压在土壤耕层内,小麦、玉米实施面积较大,年秸秆还田面积多的达上千万亩。2011~2015年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在作物秸秆还田时增加使用秸秆腐熟剂促进秸秆腐熟。实施秸秆腐熟还田技术,解决了秸秆还田腐解慢、影响耕作等实际问题,避免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改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有利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1986~2015年,在各种措施作用下耕地肥力总体提升。1986~2015年全省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不同程度提高。

陕西省志·农业志:通过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

(一)秸秆还田 多年采取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果园基施秸秆、秸秆腐熟还田等多种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直接还田。利用机械直接把秸秆翻压在土壤耕层内,小麦玉米实施面积较大,年秸秆还田面积多的达上千万亩。1999年省上组织关中市县推广小麦留高茬、加覆盖麦秸(糠)技术,各县区出台禁烧秸秆、鼓励秸秆还田政策措施,推动秸秆综合利用,40%以上秸秆以各种方法归还于田。1994~1999年关中有机肥中秸秆肥占20%~35%。

过腹还田。指利用作物秸秆直接饲养牲畜或对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后喂畜,由牲畜产生粪便做肥料。1986~2000年,全省每年喂畜消耗秸秆10%左右。

堆沤还田。堆沤还田是将秸秆堆沤转化为有机肥料还田。1987~1995年推广农户自建沼气池,将茅厕改为水厕,改造牲畜圈适应秸秆垫圈,农户烧柴灶进行节柴改造,同时把大量秸秆直接堆沤成肥。1994年省农业厅在宝鸡召开有机肥料建设现场会,推广扶风县建沼气池、改灶、改厕、改圈、秸秆堆沤肥发展有机肥料做法。

果园基施秸秆。省农业厅1994年起大力推广果树基施肥,挖沟深30~40厘米,每亩铺施秸秆500~1000公斤,再配施化肥和灌水。果苗移栽成活率高,幼树生长发育良好。1995年调查渭南咸阳、宝鸡、铜川等市新发展果园80%以上都底施秸秆。

秸秆腐熟还田。2011~2015年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在作物秸秆还田时增加使用秸秆腐熟剂促进秸秆腐熟。在扶风、兴平、汉台等17个县区示范推广,五年累计推广291万亩,项目区秸秆还田率95%以上。实施秸秆腐熟还田技术,解决了秸秆还田腐解慢、影响耕作等实际问题,避免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改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有利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连续实施三年可使土壤有机质提高5克/公斤。

(二)种植绿肥 1986~1995年全省种植绿肥1000万亩左右,品种以草木樨、苜蓿、箭筈豌豆、黑豆绿豆为主。以后因耕地面积减少、复种指数增加、化肥施用方便等原因,种植绿肥面积越来越少。2007年全省绿肥种植面积不足900万亩,亩产草量1500公斤以下,实际翻压量还不足20%。1986~2015年全省总趋势是种植绿肥面积一再缩小,仅间作套种和果园行间有一定面积。(www.xing528.com)

(三)增施有机肥 鼓动农民积肥、沤肥,提高农家肥质量和数量。据1986~1999年关中地区农田有机肥调查,农家肥施用面积可占95%。1994~1999年由于秸秆还田大幅增加,农肥也占65%以上。1995年后商品有机肥应用面积扩大,商品有机肥工业生产也有较大发展。2010年全省建成商品有机肥厂94家,产品156个,年生产能力125万吨。2015年全省商品有机肥可生产品种286个,年生产商品有机肥约220万吨。

(四)科学施用化肥 随着化肥工业发展,市场肥源充足,品种多样,增加化肥用量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1986年全省化肥销售总量174万吨,1990年升至282万吨。全省化肥施用量1991年为341.7万吨,1995年增加到475.7万吨,1999年又增加到519.8万吨,2011年化肥施用量为714.3万吨。随着科学施肥理念普及,化肥施用逐渐合理科学,2012~2015年全省化肥施用量基本稳定在240万吨(折纯)左右。

1986~2015年,在各种措施作用下耕地肥力总体提升。2008~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5.6克/公斤、1.01克/公斤、77.8毫克/公斤、18.5毫克/公斤和153.6毫克/公斤,与1985年相比,分别提高45.5%、38.1%、58.8%、175.8%和10.5%,有效磷含量增幅最大。

全省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趋势,即陕南秦巴山区>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区;磷含量表现为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区>陕北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区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而陕南秦巴山区相对较低。

1986~2015年全省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不同程度提高。2012年测试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平均含量分别为10.68毫克/公斤、11.86毫克/公斤、1.6毫克/公斤、1.2毫克/公斤和0.29毫克/公斤,与1985年相比,分别提高37.5%、56.3%、69.1%、109.2%和9.0%,有效锌含量增幅最大。微量元素有效性变化规律也呈现区域特征,土壤有效铁、锰、铜和锌含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加,即陕南秦巴山区>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区;有效硼含量表现为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区>陕北黄土高原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