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保障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人和所有活的有机体绝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据预测,全球水量约为13.86亿立方米,海水占97.2%,淡水仅占2.53%。淡水资源的68.7%和30.1%分别贮藏在冰川和地下,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区,被冰川和冰封覆盖着,其中大部分是固体冰川,这些冰川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难以被利用。实际上,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降水形成的地面水与地下水,全球陆地面积的平均年降水量为800mm,降水总量为119000立方公里。因此,真正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淡水总量的约1%,其中可利用的地表水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河水贮藏不足0.01%,而人类可随手使用的淡水只有约0.007%。这部分淡水是通过降水更新的,从而可以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就是在人类能够得到的这点宝贵的淡水中,又有65%~70%因蒸发、流失及其他的浪费而损失掉。
人类用水主要有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与内河航运用水。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世界上有60%以上的地区缺水。据统计,目前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20亿人的饮用水没有保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及生活用水量正日益增加,淡水紧缺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并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成为国家与地区之间纷争的根源。虽然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来看,仍可算丰富,但由于气候的自然变迁和难以预测的天气变化,使每年的径流量有将近2/3以洪水形式迅速流失,只有1/3较稳定,成为长年饮用和灌溉用水的可靠来源。人均3000m3的可供水量是目前可再生淡水的极限值。联合国1997年提供的有关报告指出:淡水消耗量占可用淡水20%~40%的为中高度缺水国家,超过40%的为高度缺水国。环境科学界认为,当人均水资源(径流量)为1700m3时,构成“水压力”;人均为1000m3时,形成“水短缺”;人均为500m3时,构成“水危机”。
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人均占有量仅为22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世界第110位。另外,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部潮湿,西部干旱,夏秋多,冬春少,这也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水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加大,使得许多城市和地区严重缺水,华北、西北地区和部分沿海城市尤为突出。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2000m3,就处于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水资源1000m3为人类生存的起码要求。而我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宁夏、河北等六个省区低于500m3,北京、天津所在的海河、滦河流域,仅为357m3,与以色列、沙特这样的沙漠国家相近。(www.xing528.com)
我国城市缺水现象更为严重,全国670个大、中城市中,缺水的有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3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立方米,年缺水量达6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方面也有上亿亩农田遭受干旱,数万头牲畜吃水困难。曾有1000多眼泉水的北京,部分河道断流,泉水基本枯竭,目前靠水库多年的“积蓄”维持供水;因泉水丰富而有“泉城”之称的济南,昔日清泉喷涌的情景已不复再现,有关部门报告,由于地下水位严重下降,使得地下水开采难度加大,加之供应城市用水的两座水库容量在急剧减少,济南市的供水已处于危机状态。
由于水资源的有限和短缺,水资源危机不仅是地区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国际性问题。近年来,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城市形成了所谓的污染型缺水,河道中的水由于被污染,出现了有水不能用的局面,水污染问题已加剧了水资源危机。要减缓或解决水资源危机,除了要加强管理,减少用水浪费外,更要注意“开源节流”,注重雨水回收利用、水的高效利用以及水的多级循环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