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利用地形,发挥土地效能。
利用坡地、瘠地、劣地进行建设,是节约用地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特定的场地上进行场地布局时,应该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山坡、劣地等地形条件,发挥建设用地的效能,减少占地面积,同时还要避免削平山头、填满沟壑式的大填大挖,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这就要求充分合理地利用地形、地势特征。当必须对局部地形进行改造时,要结合场地的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方案。在采用挡土墙、护坡、排水设施时,要考虑工程经济等相关因素。
巧妙利用地形进行建设的措施很多,例如,利用自然地形的高差可使物料自上而下在重力作用下自流运输,这在矿山、冶金、建材等行业中已有广泛应用。利用地形还可将需要高架的设施设于高处,如高地水池、烟囱及无线通信台站等,不仅节约土地,也因构筑物的结构和构造大大简化而节省资金。此外,沿向阳的南坡布置建筑可以缩小日照间距,达到节约用地的效果。
(2)合理紧凑布局建筑物,适度提高建筑密度。
在满足场地使用功能和必要的卫生、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建筑密度,是场地节约用地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建筑间距可以插建日照、通风等要求不高的建筑物,如车库、市政工程设施等,也可以将性质相似或相互干扰不大的建筑空间集中布置在一栋楼内,如住宅与低层公建的组合(见图9-1(a)),从而达到综合利用空间的目的。当建筑北邻道路、空地或河流时,可适当提高层数,通过借用空间提高建筑面积密度(见图9-1(b))。对于住宅等日照要求较高的建筑,通过适当增加东西向布局,也可提高建筑密度(见图9-1(c))。
图9-1 合理布置建筑物节地[43]
(a)住宅与底层商店的结合(天津川府新村貌川里);
(b)借用道路、空地或河流等空间(上海乌镇路高层住宅群组);
(c)适当布置东西向(北京垂杨柳小区住宅组)
(3)妥善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www.xing528.com)
许多建设项目,如学校、图书馆、工厂等,都有不断发展的要求。在用地选址及场地设计中科学地预测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妥善处理好近期建设、远期发展的关系,预留出适当的可供发展的面积和位置很有必要,并与节约用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当本着远近结合、以近为主,近期集中、远期外围,自内向外、由近及远,节约用地、节省投资、加速建设,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不过早征地等原则,从而达到近期紧凑布局、远期合理发展的目的。
为了节约用地,近期宜将性质相近的建筑组成综合建筑,在场地周围考虑至少一个方向预留发展用地,待扩建时迁出原建筑中的部分内容另外新建。其中的部分近期建筑,也可适当考虑在其一侧预留出扩建和发展用地,以便远期改造与扩建,这种方式发展灵活,适于局部扩建,并可保持场地布局的完整性。
(4)控制单体建筑的体形和容积率。
控制单体建筑的体形不仅有利于节能,也有利于节地。单体建筑的经济性直接影响用地的经济性,其层数越多、层高越低或平面尺寸越大则用地越经济。这一情况在居住建筑中表现尤为明显,例如,住宅层数在3~5层时,每提高一层,可相应增加建设面积1000m2/hm2左右,而16层的住宅将比6层住宅节约用地20%左右。由于层高的下降降低了住宅高度,也就缩小了日照间距并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据计算,层高每降低10cm,可节约用地2%。增大住宅的平面尺寸也是节约用地的重要途径,住宅长度在30~60m时每增加10m,可增加建筑面积700~1000m2/hm2;住宅进深在11m以下时每增加1m,可增加建筑面积1000m2/hm2左右,可见,加大进深的节约用地效果更为显著。
(5)开发复合功能建筑。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建筑及用房功能细化,名目众多,但有些建筑的使用率并不高,出现季节性使用的建筑,其闲置率高,又往往是大型的、城市重点的项目,耗资大且维护贵。如果能将多种功能进行整合,使建筑适用于多种功能的变化,这样,不仅节省建造新建筑所花费的投资,也能避免大量用地。
(6)旧区或旧建筑用地利用优先。
原有人工开发的建筑用地或现在已不适合使用的旧区,例如,旧败且无历史价值的村落,从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角度考虑,应该成为新建建筑用地的首要选择。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对未开发土地的开发和不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而且对周围生态系统的运行干扰最小,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