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极个别场地外,绝大多数场地的总体布局是由几栋或更多的建筑组成的,仅仅使每一栋建筑分别适合于各自的功能要求,还不能保证整个场地的功能合理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人在场地中活动的时候,不可能把自己的活动只限制在一栋建筑物内而不牵连其他的建筑物。事实上,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从功能上来讲,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为此,必须处理好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只有按照功能联系的规律将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场地的功能布置才是合理的。
图4-1示出了典型文化馆的功能分析图,它反映了文化馆各空间使用功能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联系又与人们使用各种空间的活动有关。例如,集散广场总是和出入口联系在一起,而观演建筑总是与排练用房相邻,等等。
图4-1 文化馆的功能分析图
场地的功能分析与表达常围绕“主体—行为—空间”这一思维取向进行,一般采用图解的方式,如场所分析图、行为流线图、空间组成图等。场所分析图是对较复杂功能的高度概括,宜于把握全局。一般从空间场所的使用主体或基本目的出发,按其主要功能或特点作适当归纳,有助于初步设计阶段从整体上分析相互关系,将复杂问题简单化。(www.xing528.com)
行为流线图围绕场地内行为主体的移动过程,用以表达场地内的主要功能关系。行为主体以人或物为主,有时也包括相关交通工具及公共信息、能源等。其分析着眼于场地各主要部分之间的关联状况和互动密度,可采用不同线型,如实线、虚线、点画线、双线等,或用不同颜色表达不同行为主体的路径,也可采用线的宽度等特征表达移动轨迹的频繁程度或时间变化,使表达的功能关系更加明确。在工业场地中则多以工艺流程图表达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
空间组成图是以空间功能为基础抽象出来的,有利于与场地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例如,高等学校的布局,其中的办公楼、礼堂、图书馆、教学楼及实验室、研究室和信息中心等设施,是以教学功能为主,共同构成了校园内最主要的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及其他商业服务等设施则形成学生生活区;其他设施的相应组合还可划分出科研产业区、生产后勤区、文体活动区及教职工生活区等。
根据各功能区的用地规模、使用特点、环境要求、交通联系与相互影响,结合场地条件确定各功能区的具体位置,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一功能分区的过程,划定了场地内各用地的使用方式,也为建筑及其他设施的具体布置建立了一个总体框架。场地功能分区要充分结合场地条件,从场地的区域位置、气候(日照、风)、周围环境与景观特点、地形与植被、用地建设现状及用地的技术经济要求等方面,深入分析由此形成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例如,场地的用地形状与朝向、地面高差与坡度、出入口位置与内外交通的衔接、红线后退与高度限制等,分清主次,因地制宜地做出全面的综合布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