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指出,“建筑”一词既可作动词解,表示“构筑”(Construct)或“建造”(Build)之意,又可作具体名词解,表示具体的“构筑物”(Construction)或“建筑物”(Building),还可作抽象名词解,表示具有某种特征(某个时期、某种风格等)的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的总称(Architecture)。由此可见,汉语中的“建筑”一词有多重释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对“建筑”概念的理解可能完全不一样。建筑师和艺术家对“建筑”的理解更趋向于Architecture,工程师和建造师对“建筑”的理解更趋向于Building或Construction,普通大众对“建筑”的理解更为笼统,可能各种释义兼有。
“生态”一词在汉语中是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或指生物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等。这里的“生物”不仅仅指人这一特殊的动物,还包括其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态性”是指满足生物生存和发展需要或体现生物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根据上面对“建筑”的释义,在“建筑”一词之前冠以“生态”,当然也有相应的三种释义:一是指“考虑生态性的修建或营造”,二是指“具有生态性的具体建筑物”,三是指“具有生态性的所有建筑物的总称”。由于有这三种释义,不同的人对“生态建筑”也有不同的理解。
目前,关于“生态建筑”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但多数是从其名词性角度进行论述的[16][17]。有学者认为,“生态建筑”源于外文“Arcology”,应理解为“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学”[18]。也有学者认为,“生态建筑”应被理解为“注重或关注生态的建筑”或“具有生态意识的建筑”[19]。还有学者认为,“生态建筑”被定义为“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20],或是将“生态建筑”理解为“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设计建造、本身像一个健康的生命有机体,既有自身的良性循环系统,又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平衡,能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建筑”[21]。另有学者将“生态建筑”解析为一种体系,即“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建筑环境,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看待。它是以生态良性循环为原则,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社会为内涵,以生态技术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目标和方向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22]。事实上,“生态建筑”一词为国人所使用、发展到今天,其意义与刚翻译过来时已有所不同,一般人是从其字面意义来理解的,认为是“满足生物生存和发展需要、符合生物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建筑”。现在比较公认的是最新汉语词典里收录的定义:“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和其他科学技术建造的建筑;它与周围环境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自然、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3](www.xing528.com)
真正的生态建筑,不仅考虑自然环境,也要考虑人文社会环境,不仅仅是建造过程要遵循生态原则,在建造之前的设计过程和建造之后的使用过程和拆除过程都要具有生态性,因此,对“生态建筑”的定义可进一步完善为:根据当地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借鉴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同时结合建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手段,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的建筑;它与周围环境成为有机的整体,能够实现自然、建筑、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符合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同持续发展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