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势,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通过实践,可以总结归纳出如下常用的方法:
(1)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愤”“悱”情境,让学生在待定的情感氛围高职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 I help 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而,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运用语言连贯表达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
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in the future”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2)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有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①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的讲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白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主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②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in the future”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www.xing528.com)
(3)设疑法“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lng的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r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回家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寻思法如果说设疑启发重在“疑”,即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寻思启发,则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悬念来启发学生。如我在讲道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some times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以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暗示法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得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
(6)对比法强烈、鲜明的对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帮助学生区别那些似是而非,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有较大区别,容易混淆的词,词组或语法概念等。例如,初高职生往往对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颇感困惑,我就在教现在完成时同现在完成进行时加以对比,从而使学生从困惑中得到较清晰的概念。
(7)类比法利用某类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启发学生从甲物联想到乙物,并学会运用甲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乙物。例如,我在给学生讲the other与another的区别时,我就先在another的“an”与“other”之间画一条竖线,然后启发学生根据冠词the,an之间的区别去思考the other与another之间的区别,即通过分析两个冠词与两个不定代词之间的共同特征,进而从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之间的不同迁移思维出两个不定代词之间类似的区别。这样,不但帮助学生通过类比法解决问题而且教会了学生一种思维方法。
(8)研讨法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午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9)归谬法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归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10)点拨法点拨法也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给予的指点、启发。所不同的是,暗示启发,教师只作暗示,不去明确说出答案;而点拨启发,教师应把某些话说在明处。当然这些话只能说在关键处,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