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打造“目标链、标准链”(简称“两链”)是职业院校实施教学诊改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诊改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步。何为目标?目标是个人或群体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是标杆,更是旗帜。在教学诊改中,目标决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方向,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是制定标准的主要依据,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清晰的标准,所以说,目标是教学诊改工作的逻辑起点。
那么,在教学诊改中思政课的“目标链”又该如何确立?不妨从“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分别论述,课程层面树立课程建设目标,教师层面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学生层面树立成长成才目标,从而统一于学校整体质量提升的目标,形成合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课程层面”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必修课。自2005年起,根据国家相关要求,普通高等院校针对本科阶段学生开设的“思政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原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四门必修课,以及“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两门选修课。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思政课”主要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在教育部关于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论述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与功能(第一章),详细阐述了思政课不同于专业课和一般公共课的价值意蕴和主要功能,同时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第五章)分别解读了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及内容,这为“课程层面”目标设置绘制了清晰的版图。(www.xing528.com)
2.“教师层面”目标
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实施)中明确界定:“思政课教师是指承担高等学校思政课教育和研究职责的专兼职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同时,在文件第二章对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要求进行了具体阐述:“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3.“学生层面”目标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成长成才目标?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从注重实践操作、重视知识技能到重视全面素质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它反映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提高,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是简单地拥有一定操作技术和职业道德的初级劳动者,而是要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向未来,拥有适应不同职业岗位能力,较强职业能力,一定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的高素质人才。2019年,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和技术技能人才”。这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树立的成长成才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