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更是一门先进的科学。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大思政”覆盖、联动、交叉教育模式,有助于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占领网络阵地,整体推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工程建设。
(一)优化大数据慕课资源,提升“教与学”的能力
慕课对思政课而言,是一种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大数据作为技术和科学,将对慕课起到推陈出新、深度优化的作用,高度智能化的慕课教学将更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与学”的效果。
1.智能资源整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是指能够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并具备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类资源。优质教学资源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理论理解认知情况的外在反映。以往慕课模式的思政课教学资源选取,是经过教师在网络人工挑选嵌入操作平台集合而成,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丰富多样且深刻实用的学习资源。但是,教师对教学资源的人工选择费时费力,因备课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使教学资源的选择存在较大局限性。大数据技术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完成智能资源整合。
运用大数据MapReduce多维检索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将大数据MapReduce技术嵌入慕课平台。MapReduce分布式处理框架可以优化数据读入,支持灵活复杂性查询和动态资源的索引设计,对教师备课主题所需要的文献、音频、视频、图片、PPT等所有资源进行智能、快速、高效的数据过滤和数据聚集操作。教师只需要键入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并设定查找限定条件,便可以根据所需在“精挑细选”的各类资源中“按需取材”,这样大大提升了教师对备课资源的采集效率,能够更专注于教学设计、理论探究、教学创新等更有价值的工作,有利于教师自我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增强教师“教”的本领和能力。
2.呈现数据描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转化,使学生对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信是思政课的教学使命所在,也是思政课发挥课程功能的基本要求和必要价值。因此,如果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价值转化过程中,将更好地自主完成从知识接收到思想认同、从教育接受到价值践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是引入可视化技术,让学生认识自己。对基于大数据的慕课平台引入可视化技术,将学生慕课线上学习情况经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转换为各类图形或图像,并通过交互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将学生学习数据集采用多维数据形式客观呈现,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维度观察到自己的学习数据,及时了解、掌握自己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积极程度、讨论参与、测验得分等各方面情况,做到自我学习认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二是采用数据起源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大数据起源技术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各类学习数据的具体分析过程,利用交互式数据分析过程引导学生逐步进行自我数据分析,通过技术追溯整个学习过程,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非科学的感官认知和印象,让鲜活丰富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重复学习”以调整数据结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思想和意识的变化,有效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方针政策和价值观念,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启发和自我教育的价值与能力。(www.xing528.com)
(二)构建平台,强化高校思政工作成效
大数据平台技术的构建,应树立以数据为本的理念,对学生思想动态预测研判,使大学生思想动态从传统的非理性推理转变为智能化的理性数据分析,使“思想分析”真正变为现实,也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升级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从根本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树立数据为本理念,创新高校思政联动管理机制
树立科学的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前提和思想导向,也是牢牢把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树立以数据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以数据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就是以“数是万物的本原”为哲学思想,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从传统单一的归纳与推理、概括与总结、思辨与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转变为对大学生进行各种思想和行为数据量性分析的创新方法。通过对大学生各类数据特征、数量关系的关联性和动态变化分析,用“会说话”的数据、“能看见”的数据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被动应急安置管理到主动协同联动管理,共享资源,联合教育的转变。
2.预判学生思想动态,增强高校思政工作的技术性
一是思想可视描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个性化教育。在大学生校园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大数据会记录下学生网页浏览、消费状况、学习情况等各方面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观念、个性心理、思维模式、行为特征、价值取向等大量信息内容,并以可视化的形式描述出学生个体或群体的精神状态和个性化全貌,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机会均等化。“可视化”描述最大的技术优势是可以反映出学生个体的隐性和显性特点,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资质和价值,为学生正确、理性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提供更好的平台和空间,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地成长成才。二是图形轨迹预测,防患于未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缺乏真实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只能依靠谈心交流、观察了解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推测和判断,不能精准预见、防止学生的思想偏误和潜在不良动机行为,因而属于粗放、被动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数据则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不足,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学生的思想数据进行轨迹跟踪、挖掘处理并生成数据图像,从以往的一切数据预判出学生发生的思想转变和可能发生的未知行为,加强针对性教育和疏导,有效及时地主动规避过激行为的出现,形成精准、主动型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