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教学设计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具有共同属性和要求。但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就必须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定位和课程的功能。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规定,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也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不把握同一课程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的具体定位和具体要求,简单地追求统一要求和千篇一律,课程建设与改革将毫无特色,也收效甚微。”[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定要依据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虽然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但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内涵,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是不同的,在应用型高校中就具体化为“下得去、留得住、上得去”的具有良好公民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要求应用型高校的技能人才既是高素质的,同时又是高技能的,是素质和技能二者的有机统一,不仅要求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要扎实,技能要娴熟,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主要任务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根据上述分析,应当这样来把握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它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任务,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以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动一体为方法,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的大学生必修课程。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应当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始终,将共同属性和特殊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从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宗旨和功能出发来设计、来考虑。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作为应用型高校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对象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对人的尊严、价值乃至命运的关怀,以职业素养为导向来开展教学设计,提升其职场核心竞争力,弥补职业素养的短板,能够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留得住、上得去”,能够在某个具体的岗位上为民族复兴大业建功立业。(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