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设计新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功能定位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设计新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功能定位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指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表明我们党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设计新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功能定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和灵魂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依然存在不少短板,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实效性、针对性结合得还不够好,学生的获得感、满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为此提出“八个统一”的教学思路来改进教学,进一步落实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八个相统一”,指的是坚持以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1.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此背景明确了该课程的政治属性,要将政治属性的理论以学生可以接受且能理解的学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指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表明我们党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独断,更不能武断,必须尊重规律、遵循学理、以理服人,应该用坚定的立场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用深厚的历史把握思想政治理论,用真理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用科学的理论解析思想政治现象,努力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2.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任何一门课程一样,具有知识传播性的特点。教学过程是知识层面的丰富展开,并且有着专门学科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教学体系、话语体系,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学科支撑。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兼具塑造学生价值观的本质特性,是价值性十分突出的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这代表着只有学生真正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习的科学理论、知识、方法,转化为自身运用的思想武器,才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具有价值性,是价值性特点十分鲜明的课程。在将知识性向价值性转化的过程中要以知识的支持为基石,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要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3.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在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任起来的一个战略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好青少年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面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功能,又要发挥批判错误观点和思潮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性和批判性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性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并且在其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造、更新、完善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的内在要素的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批判性是对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功能和作用发挥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辨别和否定的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批判性是体现在对来自外部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开展有理有据的理论批判和相互博弈,同时也体现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自身存在的“短板”“缺弱环节”的评析和校正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正面教育的作用。

4.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从来不是彼此隔离的。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其内容中不仅蕴含着一定的历史逻辑和历史规律,而且还包含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因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只是单纯讲理论,它还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其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倡导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9] 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就是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阐释与实践转化的有机统一,促使科学信仰在学生心中的内化,并外化为行动。(www.xing528.com)

5.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高校是社会各种思潮交锋竞争的前沿阵地,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直接服务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务必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性,多元中确立一元,弘扬社会正能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无论是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一元指导地位,同时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达成思想共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引领。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统一设置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主导性,因而必须坚持其设置的规范性,教学目标与要求上的规定性,教材编写的权威性,以及教学管理上的统一要求,这是保证其性质和要求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多样性和教育教学实施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才能有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其实就是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的主导性不是对被教育者的压服与强制,而应该是在对被教育者尊重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予以启发和正确引导。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的主体性是让被教育者自觉认同教育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精心栽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引导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目的。总之,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研究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7.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这里的灌输性是指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正面系统的理论传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这里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通过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自觉自主地使用正确的方法并做出正确判断。大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由于受自身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局限,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错误思潮容易陷入迷茫困惑之中,此时特别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由外向内的系统性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接受继承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分辨诸多社会现象。而启发性则更加重视受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在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内向外地引导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彰显其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科学理论 “入脑入心”。所以灌输性和启发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8.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0]”显性教育注重教师通过旗帜鲜明、直接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受教育。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拓展课程教学以外的领域,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以潜隐无形、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教育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除了学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体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只有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贯穿于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