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新论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新论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教学内容要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需要教师既有深厚的学术研究水平,对马克思主义学科有深入的研究,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研究,且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最新教学设计理念。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新论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

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激发教学对象的潜能,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象的分析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必须进行教学对象分析。一是高职教育目前生源类型复杂,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从入学渠道看,有通过普通高考招生入学的,也有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从生源背景看,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学生,也有普通中学毕业学生,近年还增加了退伍军人农民工等扩招群体。与本科学生相比较,高职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成绩跨度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为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时要多考虑教学多样性、针对性和个性化需求。二是高职学生思维方式偏向形象思维,逻辑推导相对偏弱,动手能力强。高职学生学习上不太喜欢深奥的理论学习,喜欢操作性、动手性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互动性强。教学设计时要多增加互动环节,多思考鲜活案例、生动视频、身边故事等,并从中归纳、体悟理论。三是高职学生普遍学习自信不足,自律意识不强。大多数高职学生不太适应传统教学模式,中考、高考中成绩并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循序渐进,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多点耐心,辅导指点中具体一些,不能仅仅布置学习任务,同时要教学习方法和操作方式。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路径创新

教学设计是一个整合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序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分析学生诉求与学情、合理制订教学目标、寻求最优教学策略与方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设计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程序、客观评价学习效果等要素,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对教学设计要素进行流程再造、优化,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从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生涯发展、激发潜能的角度来分析学生诉求,并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习特点来把握学生的诉求和学情。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承载的意识形态、素质提升等功能,结合学生诉求制订教学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规律,寻求最优教学策略和方法。遵循“三贴近”规律,配置学生喜闻乐见、时效鲜活的教学资源。利用大数据、云端教学等计算机技术设计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遵循学习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按照教学诊改的思路,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按照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将这些教学设计要素,进行整合、序化,形成程序化、系统化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的条件保障

进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科理论积淀、教师良好素质和鼓励创新的制度支持等条件保障。一是深厚的学科理论积淀的支撑。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工作,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教学内容要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学科建设既是全面加强课程、教材和队伍建设的学理支撑,又是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手段必须围绕的根本。教师应当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意识,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从学科的学术发展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回到教学中去,给学生释疑解惑。二是建设勇于创新、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需要教师既有深厚的学术研究水平,对马克思主义学科有深入的研究,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研究,且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最新教学设计理念。三是鼓励创新的制度支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们的潜心研究,也必然会涉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会突破原有的管理制度的调控边界,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网络直播的教学方法创新、专题化教学模式与社区实践教学等教学设计带来的教学管理的挑战需要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创新就有可能失败,因此要构建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

【注释】

[1]查尔斯·M.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M].裴新宁,郑太年,赵健,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4.DOUGLAS L.A brief histor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EB/OL].http://www.pignc-ispi.com/ articles/education/ brief%20history.Htm.

[2]查尔斯·M.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M].裴新宁,郑太年,赵健,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5.

[3]DI CK W,CAREY L.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M].3rd ed.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0.

[4]ROSENBERG MARC J.T he AB Cs of ISD(Instructional Sy stems De velopment)[M]//GEORGE P ISKURICH.S elected r eadings on ins tructional t echnology.Am 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Alexandria,1987:6-11.

[5]钟志贤.我们离建构主义有多远[J].电化教育研究,1999(5).

[6]R.M.加涅,W.W.韦杰,K.C.戈勒斯,J.M.凯勒.教学设计原理[M].王小明,庞维图,陈保华,汪雅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www.xing528.com)

[7]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林宪生.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4).

[11]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M DAVID MERRILL,LESTON D RAKE,MARK J L ACK,etc.R eclaiming instructional design[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6,36(5):5-7.

[13]M DAVID MERRILL,LESTON D RAKE,MARK J L ACK,etc.R eclaiming instructional design[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6,36(5):5-7.

[14]M DAVID MERRILL,LESTON D RAKE,MARK J L ACK,etc.R eclaiming instructional design[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6,36(5):5-7.

[15]M DAVID MERRILL,LESTON D RAKE,MARK J L ACK,etc.R eclaiming instructional design[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6,36(5):5-7.

[16]查尔斯·M.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M].裴新宁,郑太年,赵健,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8.

[17]查尔斯·M.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M].裴新宁,郑太年,赵健,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