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思政课教学设计研究新视角

高职思政课教学设计研究新视角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阶段主要引进和介绍国外教学设计理论,并吸收和学习国外的理论。在这一阶段,人们分别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电化教育的不同视角研究教学设计,从而使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展和深化。此外,在这一阶段,教学设计的实验与应用研究蓬勃展开,教学改革实验成果斐然,教学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高职思政课教学设计研究新视角

1.理念借鉴与引进阶段(1979—1988年)

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迅速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S—R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出现了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程序教学以其精确组织的个别化、自定步骤的学习,确立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原则。它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对教学设计理论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奥苏伯尔、布鲁纳、马克勒和墨里等依学生成绩而逐渐提高学习复杂性、运用教学理论促进概念获得等思想都对教学设计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行为科学系统科学、认知心理学中关于知识生成的研究结论、系统程序设计思想等也被应用到教学设计中,这些研究产生了许多针对学习过程的策略,如问题解决策略、信息组织策略,降低焦虑策略,自我控制策略、元认知与招待性策略等。这些新理论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的教学理论工作者对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广泛探讨的同时,开始关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但是,在这一时期出版的教育学、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著作或教科书中几乎看不到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论述。在人们眼里,教学设计大体相当于课时计划或教案设计,教学理论工作者无暇也无需过多予以关注。到80年代中期,我国有些学者的研究视线开始触及教学设计,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有些学者探讨了教学设计包括的四个环节,提出应在充分了解学习的认知过程和个别差别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和措施(如杨琦,1984);有学者翻译介绍了一些国外教学设计的理论成果(如乌美娜,1987);有学者分析了教学设计的原理、课题及不确定因素等问题(如钟启泉,1987;严荣毅,1988)。这些探讨为教学设计的研究打开了视野。

这一阶段主要引进和介绍国外教学设计理论,并吸收和学习国外的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被引进介绍到我国,曾一度引起强烈反响。对于长期以经验型教学理论和行为为主导的我国教学界来说,教学设计具有特别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理性的启蒙。但是这一阶段的研究存在许多不足:第一,介绍和引进的国外教学设计理论成果单一,对教学设计的概念理解单一;第二,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的,如教材的钻研、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而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不足;第三,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薄弱,实验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第四,教学设计研究较为零散,没有体系。

2.理论研究与实验阶段(1989年至今)(www.xing528.com)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电化教育等学科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整合化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日益增强,教学设计研究在我国逐步进入了繁荣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国外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倾向于将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结合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总体模式,如赖格卢特的精加工理论、藤尼森提出的概念教学理论等。在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一阶段,人们分别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电化教育的不同视角研究教学设计,从而使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展和深化。有学者从电化教育的角度,介绍和研究了教学设计有关理论和实践的趋势,突破了以媒体理论为核心的电化教育学的束缚;有学者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教学设计中,研究学生的认知学习模式、知识的分类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分层分级设计等;还有学者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设计理论、模式、基本内容及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的原则、步骤等。如:1992年李克东、谢幼如提出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1998年郑永柏博士在综合已有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教学设计理论与认知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研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教学处方理论,把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研究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理论和模式的研究联系起来,初步建立了“规定性教学模式库”;1998年何克抗教授在对以教为主教学设计模式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将两种模式相结合,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可行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中,提出了“学教并重”教学模式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这一阶段的研究,弥补了前一阶段研究视角单一的状况,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行。如针对传统教学目标设计的笼统和“一刀切”,提出了分层目标设计(张祖忻,1992;盛群力,1998等);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力求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可能发展的水平(时俊卿,1995;黄高庆,1998;顾泠沅,1998等);教学评价设计针对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常模参照,由评价掌握学习内容向评价掌握学习方法延伸,重在让学生“全学”;等等(常河山,1998等)。

此外,在这一阶段,教学设计的实验与应用研究蓬勃展开,教学改革实验成果斐然,教学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如:获得1993年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由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北京师范大学主持联合国援助项目“北京朝阳区职业教学课程开发”;等等。这一方面推动了教学设计实践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