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科学完备的创新教育体系,以加强思维与汽车维修技能

打造科学完备的创新教育体系,以加强思维与汽车维修技能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新力的潜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统计资料,在由5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500多位教育家列出的16项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高居第二位。发达国家对于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近30年来越来越重视,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备的创新教育体系。

打造科学完备的创新教育体系,以加强思维与汽车维修技能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新力的潜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统计资料,在由5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500多位教育家列出的16项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高居第二位。

1996年,以德洛尔为首的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著名报告。该报告为世界教育界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财富,其中最富有开创性的内容,就是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在全球化社会知识经济中共同工作,需要知识和信息,也需要掌握如何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潜能,能够思考、决策和行动——这是创造、革新、创业的源泉。

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在互相尊敬和相互依赖的生活中,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与理解、处理矛盾和共同工作。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简单地理解为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不能看作是简单的传授多少有些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知识和信息支配的作用使得专业资格的概念变得有些过时,雇主们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教育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

这里从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出发,突出了“学会做事”这一支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维度,不仅要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发展各种能力,包括生活技能、个人素质、兴趣和态度。坚持“四个学会”的宗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情感、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也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和耶鲁大学前校长施密德特曾强调:这两所大学之所以成为世人所景仰的知识宝库,是因为每年新生的入学给学校带来了自己的学识和不同的经验,而毕业生除了一颗富于创新的心,却什么也没有带走。(www.xing528.com)

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就我国的教育问题发表过意见。有一次他谈道:“中国的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却不善于想象、创新。”“中国现在的教育方法,同我在西南联大时仍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样样学,而且教得很多很细。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到美国去考试时一比较,马上就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但是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病在于:它把一个年轻人维持在小孩的状态。教师要他怎么学,他就怎么学……太使一个人受拘束。”

一位德国留学生回国后说:“如果老师提一个问题,10个中国留学生的答案往往都差不多;而在国外,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答案,尽管有些讲法非常离奇。”

美籍华人、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校长田长霖也发表过类似的谈话。他说:“可以坦白地讲,中国学生到美国来,考试的成绩常常会使我们感到惊异:他们怎么这么厉害!可是到了真正做研究的时候,他们就不一定行了。因为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考学位的初试是书本知识的笔试,他们有本领,这主要靠记忆,到写学位论文时就会发现,他们并不像最初想象的那么厉害。这不能怪他们,他们都是真正的佼佼者,主要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训练,都是以背书为主,而不是以思考为主,也不以动手为主。”

发达国家对于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近30年来越来越重视,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备的创新教育体系。有的国家还专门设立了创新教育基金会,为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提供援助,许多高等院校不仅开设创新课程,而且建立了有关创新的研究机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习——内在的财富》这一专题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新性潜力。”这种教育思想很发人深省。目前地球上最具开发潜力的最后一个自然资源就是人类本身。

在进行创新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应借鉴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在20世纪30年代,为适应科技发展和工商企业竞争的需要,美国形成了一股研究和推广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的热潮。一些大企业通过企业所办的学校首先对员工进行思维训练,如通用电气公司1939年开始组织企业人员参加“创新工程培训班”。随后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有关创新学的课程,麻省理工学院1948年率先开设“创新性开发”课;其他院校也开设了“创新技法”“思维技巧”之类的课程。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约20%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创新方面的课程,进行创新教育。对创新课程的实际效果的评价,通用电气公司在一份总结报告中说:“那些通过创新工程教学大纲训练的毕业学生,找到发明创新和获得专利方法的速度,平均几乎要比未经训练的人高出三倍。”

发达国家在开发人的创新能力方面已遥遥领先,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的创新思维教育理念,思维教育起步较晚,许多方面有待完善。例如,有人曾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我国普遍存在的教育方式:将学生当作“终端”,老师不断通过“键盘”向这个“终端”输入知识,也不管它的“内存”是否还有空间。这正如婴儿从母体出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吸取一辈子所需的营养和智慧。重要的是增强吸收和消化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自己生长的能力。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正如婴儿离开母体,不能依靠学校教给所有的知识,相比之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这些动向预示着未来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应当及早准备,迎接世界新的挑战。在我国,党中央坚持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明确宣布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政府最大的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陷入了“智育第一”的误区,搞的是“应试教育”,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优良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所培养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不高,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本体功能,即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注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年轻一代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即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素质的观念应当是教育的第一观念。素质教育在认真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因而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的。1999年6月13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央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高质量的人才绘制了宏伟的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