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助外脑
由于汽车故障诊断日趋复杂,对个人知识储备、经验、技术水平以及现场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面对新车型和新技术的不断翻新与层出不穷,仅靠个人的能力已难以应对,尤其一些疑难故障,因而在特定的阶段有选择地借助外脑是十分必要的。更何况我们还经常遇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适当地、恰到好处的提醒对正确诊断故障很有好处。
2.讲究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现代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过程越来越讲究与重视思维方法,因而也要求我们越来越重视对汽车故障诊断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者,工具也,方法也。实际上,我们应该说“工欲善其事,必先明其道”。道就是方法的方法,也就是说,方法是需要理论做指导的。一般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成功的方法,就有失败的方法;有正道的方法,就有邪道的方法;有传统的方法,就有现代的方法;有独特的方法,就有常规的方法。一般的方法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思考问题有思考方法;读书学习有学习方法;实施领导有领导方法;从事工作有工作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有研究方法;那么汽车维修与汽车故障诊断必然也有相应的思维方法。以往的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经验主义等维修方式已经落伍。现代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更多的应是辨证施治的同时,多种思维方法综合利用。当然,选择的依据、选择的理念、选择的理论都会影响方法的选择,影响实施方法后的结果。实践证明:选择科学的方法,或方法选择的科学性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知,这些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互相影响的,所以在现代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过程中所获得的任何信息都是相对的、辩证的。现代汽车故障的原因和现象是极其复杂的,要从复杂的变化中,对各种不同的故障做全面的了解、分析和归纳,找出故障产生、发展的规律,确定其类型、系统及影响,从而为修复指出正确的方向。
由于汽车技术的发展,迫使汽车维修技术快速跟进,如:
1)汽车维修技术的理论体系的更新规模和速度,空前地大与快。
2)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涵盖的学科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渗透,空前地广泛与深入。
3)在现代汽车维修和故障诊断技术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空前的发挥。其原因是:从研究对象来看,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由于现代汽车维修技术涵盖的学科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渗透空前地广泛与深入,因此对维修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是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和正确思维基础之上的。
上述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
其实本书提出的“问题”比给出的解决办法更重要。
有一次我接到一个维修工的电话,遇到一辆配置液控式自动变速器的道奇捷龙多用途车,行驶到40km/h左右,轻踩制动发动机就熄火,并强调说该检查的都检查了,该换的也都换了。我立刻回答:“那你就交车吧。”沉默了一会,他低声地说:“不。交不了,‘涛声依旧’。”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车修完经过实验故障已经排除了,可偏偏交车时原先的故障又出现了。在客户面前非常尴尬。
还可能碰到,有的故障三天、五天绞尽脑汁,办法用尽可就是排除不了。只好请别人帮忙(或高手、或专家),可往往等别人修好后又后悔万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很多人都在感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很低,我们自己也承认这个现实。可为什么有些非常优秀的修理工,他们的文化水平只有高中、初中,甚至还有小学的。这与我们倡导的学历与维修技术是相辅相成的,难道不矛盾吗?
还有,同样干了三年的修理工,有的进步非常大,而有的很用功,很刻苦,可就是长进不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以上这些不同的问题,其中却有着一个内在的同样的原因,这个原因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这个力,影响了我们对汽车故障判断的正确与否;影响了我们操作程序及维修方法的确立;影响了我们对不断学习的认识;影响了我们维修技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甚至于影响到我们的人生。这个影响力就是思维。
随着汽车维修技术的进步,其维修过程越来越依靠利用汽车运用规律进行分析(经验分析和实验分析)、对比、推理、判断等,建立故障排除模型(更多的是形象模型),并按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
比如,修理工说“该检查的都检查了,该换的也都换了”他的潜台词是这辆车应该“没有问题了”。而恰恰他没有采取针对性检查、分析与调整,所以“该检查的都检查了,该换的也都换了”并不等于“没有问题了”,逻辑性错误导致方法错误,结果是“涛声依旧”。
第二个问题所展示的尴尬结局的出现,多半是因为在故障诊断过程中缺少对引起故障现象原因条件相对全面的分析。故障排除有两个常用的逻辑性分析方法,一是经验法,二是模糊推理法。而这两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很难用定量、定理进行衡量与确定,更多的是“可能”“大概”“也许”。正确的思维方法应该是将几种思维方法(包括经验法与模糊推理法)结合起来,创建一个新的故障诊断模型。当要进行故障诊断时,多数要了解甚至于要再现故障出现时的环境(包括大气压力、湿度、路况等)、温度(包括环境温度)、速度、工作油类以及操作习惯等,还要清楚引发故障的各种原因,最后排除次要的、表面的原因找出根本的原因。现代汽车系统由计算机控制的部件越来越多,经常会遇到由于更换一个元件问题解决了,可过一段时间故障又会再现,究其原因,是因为故障是由系统误差累计造成的。所以更换了某一个误差较大的元件只能短时间地解决问题。(www.xing528.com)
这个例子说明,在进行汽车故障诊断时,受思维局限性束缚,对故障发生的客观条件缺乏必要的追索,加上对现代汽车出现故障的规律(系统故障)了解不够,难以进行逻辑性分析,最终导致“遗憾”的发生。
第三个问题“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想他还有一句话埋在心里“我也不差,只是没想到而已”。等到下回仍然会是“没想到而已”。为什么总是差那么一点“没想到”,“没想到”就是思维差距,就是思维的分散性、联想性不强,或者欠缺一点逆向思维意识。
后面两个问题,可能认为那些人先天聪明,我认为,虽然先天聪明是一个主要因素,但决定他们今天更多的,是过去的经历积累(知识与见识)建立起的思维模式(思考方法)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浩如烟海的汽车维修案例中或教材中,我们大多数看到的是专家或技术人员的实验经过和结果,却很少有人记录他们进行各种创新性劳动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现如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的思维现象加以研究的状况,已经直接也严重地影响着人们对现代汽车维修和故障诊断的认识和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们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识。因此,深入开展对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的思维方法的研究,是摆在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和教育人员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正确思维分析的作用。尤其作为现代汽车维修人员,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助于减少工作中的失误、误判、返工以及材料、时间的浪费,甚至于影响与客户的关系。
再来分析一则案例。
一个汽车维修厂打电话向一个特约维修站就一个故障的诊断问题求助。他的一个客户有一辆装有C—5变速器的福特皮卡。车主抱怨说车辆行驶时总是发出“嗡嗡”的噪声。汽车经销店的维修人员拆下原来的变速器,换上一套大修包。第二天,车主取走了车,但仅过了一天,他又回来了,抱怨说“嗡嗡”声仍然没有消除。维修人员只好又一次拆下变速器,又换上另一套大修包,然后维修人员本人进行了路试,结果噪声依然存在。此时车主和维修人员都已无计可施,而大修过两次的变速器的车子,一开起来噪声依然如故。
变速器被送到了特约维修站,在变速器测功机上进行检查。在前进档中,噪声只在中间档和高速档中出现。在低速档和倒档中没有出现噪声。维修站的技术人员使用本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表检查了变速器,发现在低档和倒档时,唯一没有处于运动状态的齿轮系成员是后行星架,因为此时后行星架由一个单向离合器固定住,因此决定拆开变速器,检查离合器,他们在这个滚柱式离合器的内座圈上,发现了一个明显是在生产工序中由于机加工操作失误造成的凹点。汽车运转时每次滚柱滚过这个凹点,它就卡在这个凹点上,产生“嗡嗡”的噪声。维修人员安了一个新的滚柱内座圈,当车辆回到汽车客户手中时,噪声奇迹般地消失了。
为什么维修厂的人员都没有发现的故障,特约维修站的技术人员却成功地找出了原因呢?很简单,因为维修厂的人员没有理解变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路试已经很清楚地表明“嗡嗡”声仅出现在第二和第三档。只需要最基本的辛普森齿轮组的知识或者读一下动力传递表,就能够帮助修理人员诊断故障。但这名维修厂人员与很多维修人员一样,仅知道“换它一套就完”这种“工作方法”,希望故障能随之自然消失。
有一次,一台6110型发动机大修时,发现六个连杆、活塞和活塞销组合之间的重量差都超过标准很多,于是按着以往的维修工艺,在连杆的两端分别进行磨削,直至六个连杆间的重量差达到标准。但是在试车时出现敲缸异响,后经反复查找与实验,最后证实,由于在磨削连杆时,忽略了六根连杆重心在一个水平圆周上的规律,结果造成动不平衡。
还有一次更换一辆奔驰560SEL的发动机凸轮轴时,根本不了解凸轮轴主轴径上的油孔除了给轴瓦供油以外还会有其他的作用。连换三根凸轮轴,发动机不是根本不着车,就是有着的意思但又着不了。在排除了其他原因以后,发现所有凸轮轴油孔与一缸凸轮的夹角都不一样,而那个令发动机快要着车的凸轮轴油孔与凸轮的夹角接近。经过艰苦的寻找,终于找到一个与原件只差7°左右的凸轮轴,试车后发动机正常起动。分析发现,原来这辆车发动机凸轮轴油孔的角度与液压气门的开启时间有关。无知与墨守成规导致错误的思维,结果走了很多弯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主人将柴捆放在烟囱旁边,邻居告诉他,这样容易导致火灾,并建议他挪开。主人不以为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不久这家真的发生火灾了。扑灭大火后,主人设宴致谢纷纷赶来援助的邻居。坐在上座的都是那些在救火中奋不顾身或身负重伤的邻居,而那位好心建议的邻居却被安排在一个最偏僻的角落。
正像故事中的那家主人一样,人们总是习惯于以客观存在的结果来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很少来确定一项建议价值的大小,这种思维误区常常导致某些不该发生的重大后果。然而,人们在判断事物和进行取舍时总是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我们似乎更愿意接受合乎自己心理的东西,而无论这种东西是否正确。
例如,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冒黑烟,一般查找思路是燃烧不完全——空燃比不合适,到这里很多修理工就会动手抄家伙拆喷油器、空气流量传感器,一个回合下来问题没解决,扭头直奔计算机而去。再解决不了,就找不着北了。如果利用逻辑思维分析的故障树分析法,就可以避免很多盲目。故障树分析方法就是把故障现象作为分析目标,然后寻找直接导致这一故障发生的全部因素,再找出造成下一级事件发生的全部直接因素,一直追查到那些原始的、无须再深究的因素为止。这就是一个正确的故障判断逻辑思维过程。
再讲一个笑话:当年我在呼伦贝尔盟插队时,一到冬季就要到山里去伐木,当然去的都是生产队里的壮劳力,再带上一马车冻好的粘豆包、大饭。干一天的活,望着热得香喷喷的粘豆包、大饭,恨不得一个人就能吃下半锅。现在回想起来,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饭了。刚开始时,由于没经验,虽然挑了一个大碗,盛得满满的,但一碗还没有吃完,饭锅里却已经颗粒不剩,他们都吃得太快了,一连好几天只能吃个八成饱。后来一个老乡悄悄地告诉笔者:“傻孩子,要想比别人多吃,第一次只能盛半碗,这样肯定就会比别人先吃完,然后抢在别人前面再去盛上一大碗,这样你就不是比别人多吃半碗了嘛。”听完此话,茅塞顿开,不但吃得饱饱的,而且撑得眼珠子直往外冒,狼狈不堪。看看,换一种思维方法,结果竟是那么截然不同。
随着整车技术的发展,维修技术尤其是维修观念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比如随着技术的提高,总成维修越来越少,例行保养正朝着精细化深度养护发展,按里程和时间的定期保养正向着实时在线的监督与管理转换,维修技术人员的公共服务正向着“私人医生”一对一的服务转换。再如前面讲到的维修主体的转化,以及维修重点的转化:所谓三分维修七分诊断、三分经验七分设备、三分维修七分信息、三分服务七分文化、三分拆装七分工艺、七分技术三分艺术等对现代维修的具实描述和形象比喻都充分说明了技术的发展与竞争之间的关系。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不是知识,一个人智力的高低,90%取决于思维技能的高低和以何种思维方式思考,只有10%取决于知识的拥有量。人们解决世界上的问题,靠的是大脑的智慧和创新性思维,而不是照搬书本。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有人说,“未来的社会是头脑型社会,将没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分,只有高级思维职业与低级思维职业的区别”。
一个人的观察、分析、判断、理解、思考、决策、创意、策划、想象、洞察和战略规划等思维技能是否成熟,是否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将决定他将来的职业发展前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