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思维是决定企业人的基本性质的另一个方面。所谓企业思维,就是企业全体员工认可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模式。
毋庸置疑,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性质观等方面的结论都是通过一定的思考而得出的。当然,同样的结论也可由不同的思路而得出,这正如一道数学题一样,我们可以列出不同的演算式但却能得出相同的结果。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思维风格或思维模式,这就是企业思维的多样性。在许多情况下,思维模式不同,结论也会不同,思路影响甚至决定着结论,并为此促使企业经营的成功或失败,这就是企业思维的重要性。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经常讲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卖鞋的推销员来到非洲一个非常落后的小岛上,发现了岛上的居民都不穿鞋。其中的一个商人向公司发电说:“当地人都赤脚,卖鞋在这里没有前景。”而另一个商人向公司发电说:“居民赤脚,市场巨大,立即运货。”后来,该岛鞋的市场真的被后一公司全部占领,这就是思维模式不同所带来的巨大的经营差异。
无疑,第二位商人是一位成功的推销员,它通过逐渐改变岛上居民的习惯而占领了当地鞋的市场。这两位商人之间的区别明显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虽然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个人思维方式,但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却是在大的企业环境中逐渐酝酿的,因而他们的思维又代表着企业的思维。在现实的生产经营中,我们还会碰到许多此类的案例。例如,面对着工程师从仓库中取走零部件回家供个人研究之用,有的企业会认为这是公有财产的流失,应当加强管理;而有的企业则有相反的观点:工程师们在家里摆弄这些零部件是研究的继续,这是一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应当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便利。
生理学家证明,人们利用直觉的一面比利用逻辑的一面更多些,直观描述对人们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抽象数据的影响,即人脑右半球在思维中起主要作用。
企业管理活动也反映了右脑的这一功能。正如专门研究企业的亨利·明茨伯格所说:“主要的管理过程是极为复杂而又神秘莫测的,它所利用的是最含混不清的信息,所涉及的则是些最不连贯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更偏重于关系和整体,而不是那么有组织、有顺序的,而且更多地要凭人们的直觉而不是智力。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右脑半球活动的特点。”
根据上述思维内部的矛盾和企业管理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不少管理学者建议:那些体现左脑特性的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法等,虽然应该使用但不应该放在主要的位置上,更不应该视为唯一的方法;应该大力发展体现右脑特性的管理方法,即充分考虑人性中情感的一面,精心培育人的直觉性和创新性,关心人高于关心数据,给人提供最佳的机会,给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追求出类拔萃的环境。很明显,这就是企业文化所提倡的方法。
在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是最根本的,无论是工厂、企业、还是机关和团体,每一个组织中的管理核心问题都是如何把人管好。对人的管理,宗旨就是要使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从最上层到最低层,都各得其所、各尽其能。管理,从最初的通过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的他律,发展到人的自律,这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便是文化的认同。从“别人要我这样做”到“我自己要求这样做”,在这种观念的转变中,文化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管理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中每个人的才能,并使每个人的才能都朝着有利于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的方向发展。
卓越的经营者总是善于理解人、关心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团结人和培育人。
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曼妙,美酒佳肴,烛光摇曳。同时,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这个官员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燃蜡烛,却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快饮一场。”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健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达郑国的首都,而此人就是当年调戏许姬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自己,而发誓毕生忠于楚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同样,老板在面对下属的微小过失时,则应有所容忍和掩盖,这样做是为了保全他人的体面和企业的利益。窥见佣人偷吃,只可咳嗽,不必大叫。(www.xing528.com)
企业是人联合起来的组织,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人的文化,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和支柱。重视人的价值,并努力创造条件促成人的价值的实现,和通过人的价值的实现来达到企业价值的实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企业文化的中心议题。
然而,人们在判断事物和进行取舍时总是存在着这样的误区。我们似乎更愿意接受合乎自己心理的东西,而不管这种东西是否正确。
假如有两种员工。一种并不善于一一罗列公司的规章制度,但却能按照既定的制度工作和生活;另一种能把各项条例背得滚瓜烂熟,却全然不知如何把这些戒条与实际联系起来。经营者会喜欢哪一类员工呢?相信大多数管理者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相反。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判断后一种员工对公司价值的理解,因为他们是以语言来表达的,而前一类员工却需要经营管理者们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家眼中,中国工人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遵守劳动纪律和工作时间,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出西方工人所无法比拟的极大热情。日本企业家来到中国,从中国企业管理经验中,带回去两种东西:思想政治工作法和意见箱。
小贴士
如今,思想政治工作法在日本演变成一种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的制度。而意见箱挂在了日本大大小小企业的醒目位置。当我们向日本企业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时,这两样东西又回到了中国。或许我们将不再以简单的眼光把它们看作回“娘家”,而是看成一种文化的回归。
一度,我国的企业将物质刺激作为提高生产率的法宝,并且也产生过很大的效果。渐渐地我国企业才明白,物质刺激的作用不可能具有永久的魔力。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限的物质难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
这些事实无疑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问题:在认识人性方面,我们还存在着失误。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转化成员工的精神力量,那么就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意见箱中的意见经常被忽视,甚至给进言者带来报复,则意见箱只能是挂在墙上结满蜘蛛网的装饰物。在一个连员工的基本人性问题都没有真实把握的企业中,企业文化自然是无从谈起。
领导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虽然有效的管理可以算得上是一门科学,但往往有效的管理则无疑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从此意义上讲,与其说领导是常规的工作,不如说它是一种和音乐、美术、诗歌相似的艺术。然而,所有艺术,如果要达到完美的境界,都需要依靠源源不断的新的思维方式及创新性的想象力。
传统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以往只要谁抢先获得信息,谁就有可能获得利益,而现在,大量信息如潮水般涌入并随时更新,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将无法面对这繁复的信息时代,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